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5631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9917145.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

2、属于化学变化。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分)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和红磷与氧气的反应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选:A。【点评】本题较为简

3、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红磷与氧气的反应即可分析解答。3(3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燃烧煤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C工业要革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D洗米水浇花,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以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燃烧煤能产生了一些空气污染物分析;B、根据使用共享单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C、根据革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会进行解答;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A、燃烧煤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产生了一些空气污染物,故A符合题意;B、使用共享单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故B不符合题意;C、工业要革

4、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故C不符合题意;D、农洗米水浇花,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以节约用水,能保护水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4(3分)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D倾倒液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

5、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D、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5(3分)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专题】物

6、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据此解答。【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点评】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3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同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

7、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碳以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的固体升华能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料,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正确;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3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硅单质是制

8、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图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图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若图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解答】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是钠元素,是氧元素,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钠,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图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是氧离子,符号为O2-,该选项说

9、法正确。故选:C。【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8(3分)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煤、石油和沼气属于化石燃料它们是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C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为铁,但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可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专题】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B、根据化石燃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

10、,说明燃烧不充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利用的是隔绝氧气和水的原理,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B、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们是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C、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为铁,但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故选项说法错误。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说明燃烧不充分,可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因为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3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

11、是( )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未逐渐变为红色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未逐渐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

12、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0(3分)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气体,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乙表面有银析出,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乙丙甲【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13、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而乙不反应,说明甲H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Ag丙,所以甲、乙、丙的活动性为甲乙丙。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1(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2HClCuCl2+H2B4Fe+3O22Fe2O3C4P+5O22P2O5D2Fe+6HCl2F

14、eCl3+3H2【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

15、,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2(3分)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3(3分)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