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52756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题分为三个目。独具一格、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2、三、学法和教法分析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不同戏剧文化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关中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

3、要贡献。(2)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4、课前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材料 多媒体展示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言)在外国人心中 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 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她到底是谁?通过诗词帮助学生导入新课,走进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首先进行导学案的反馈。根据导学案让学生谈谈本课的知识框架,提出问题博大精深的表现。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表现 引导过渡提及古代西方对中华文化的崇拜之情,引出瓷器,引入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的教学。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

5、奇观,外国有吗?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 ,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 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来体会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课件展示我国文学艺术的成就。得出结论: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 问题探究 幻灯片展示

6、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四大名著为例,思考并回答: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作品?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中华文艺的作用和地位。课件展示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引导过渡刚才我们品味中华文学艺术的味道,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更

7、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板书: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问题探究:科学技术知多少?(1) 列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口气能说多少?(2)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有那些?(3) 对世界的影响如何?合作学习 学生简要介绍地动仪和都江堰。思考并谈一下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感受?(幻灯片)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

8、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引导过渡(展示地图)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化受特定的地理 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板书(二)、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情景设置 用音频导入幻灯片展示不同地域文化。俗说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水土也孕育不同文化,如陕北地区的秦腔,上海地区的沪剧,东北地区二人转,浙江的越剧,山西内蒙地区的晋剧。这些剧种各具特色为当地老百姓所喜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交流讨论 为什么不同剧种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1)成因:我国

9、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让学生结合课本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并结合本地文化谈谈自己的特色。小结: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谐共处与中华文化之中,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各地民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歌的宝库.如果没有各具特色的菜系也就没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正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中华文化宝库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

10、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引导过渡(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在这片华夏热土上生活的是一个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板书(三)、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56个民族56朵花,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合作探究 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乐器等之间的差别,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借助教材图片重点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老师总结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

11、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同时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都是民族的瑰宝中华的骄傲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终上所述。绚丽多姿的区域文化,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不仅增添了中华文化的亮丽色彩。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既相互碰撞、交融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知识回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那么这个原因能不能解释博大精深呢?引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合作探

12、究谈谈你对包容性的理解,并举例。1、包容性的表现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的作用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八:本课小结:由学生完成九:布置作业:练习册训练十二第9题十【随堂训练】略板书设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表现(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原因:包容性1、包容性的表现2、包容性的作用教学反思在讲授 “

1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又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侨乡文化的特征,这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贴近生活。同时,课堂所选用教学材料典型丰富,在重要知识点中穿插适量练习,注重讲练结合,能对解题思路和方法作点拨。 然而,这一堂课还有一些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对课堂的时间把握到不够准,使后面的课堂略显仓促,因为在后面还有一个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由于时间不多,我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候未够深入透彻,没作适度的延伸。本来课件中还准备有一个课堂知识小结的,也不够时间作总结。其实,要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足够的,只要是我在讲授我国民族文化的时候所用的材料与教材的相重复,浪费了一些时间,也使得整堂课有点前松后紧。-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