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5203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_7836380.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阳市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 考 试 顺 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墨守陈规难发展;锐意进取创辉皇。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历史只会眷( )顾坚定者、奋斗者、搏击者。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惟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始终保持永不懈( )怠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更多奇迹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 A一些国产电影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完全是好莱坞似的套路。B美国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调查和单边开启贸易战的做法,羁绊不了中国人前进的脚步。C2018年襄阳经济增速在全省锋芒毕露,这与全市人民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D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竣工的背后,是一大批恪尽职守的建设者。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B“襄阳马拉松”对于我市马拉松爱好者来说是不陌生的。C通过扶贫办全体队员努力,让“精准扶贫”交出一份满意答卷。D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中夺冠的具体详情,被各大自媒体迅速转播。5“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能读

3、懂一首诗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请把下面这首“第五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获奖作品月亮游向了他乡,打乱的诗句顺序还原,最佳的选项是( )(2分)我在瓦盆里养一尾月亮 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 后来,花落了,瓦盆碎了 榆钱开花嘟噜噜黄 A. B. C. D. 6名著阅读。(2分)“蜜蜂是能溶化的作家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汁来酿成他独创的甜蜜”这首小诗是冰心繁星中的第125首。从整本名著的内容上看,这首小诗属于“哲理诗”一类,这类诗主要表达 ;从语言特点看,本诗与其他小诗一样,都具备冰心散文典型的语言特点,即: 。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

4、丞相) (2),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3)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此时,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不舍昼夜。(请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写)(4)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初中语文教材中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五言):,。(5)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触景时言诗,“,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生情时言诗,“,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闲适时言诗,“,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37岁的雷海为是杭州市一名普通的外卖小

5、哥,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到书店看书、背书,回家默写,在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夺得冠军。在同学们纷纷谈论外卖小哥夺总冠军时,小明不屑地说:“得了冠军又如何?他还不是个送外卖的?”你听了小明的话,该如何反驳他?(2分) 9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今天,让我们深入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与语文世界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领略语文的风采,尽情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8分)(1)【明确搜集任务】开展本次活动首先要搜集资料,现在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搜集,请结合其他两组任务示例,给第二小组明确搜

6、集任务:(2分)第一小组:走上街头店名、公司(企业)名、匾额、其他招牌搜集任务:A、是否有新意 B、新意在何处(有什么含意)第二小组:走上街头广告(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标语搜集任务: 第三小组:走进商店(或超市)促销方法、服务用语、各类商标搜集任务:A、促销文字与方法 B、商标名的精妙与劣拙 (2)【抒写学习感受】回到教室,活动在一段深情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序幕。请帮助主持人把开场白补充完整。(2分)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在旅途中,我们可以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领略名人演说的大师风采, , ,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语文学习让我们流连忘返。(3)【分析材料内涵】本次

7、活动当然少不了“诗词大会”了!班级诗词大会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啊,在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两条原因。(2分)材料一: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让人们重拾一颗单纯的诗心,不求其他,只安静地品一首诗,享受片刻的宁静。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材料二: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把诗词与电视手段有机结合,赢得满堂喝彩,传统与现实的融合获得了广泛成功,既大力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

8、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畅谈观点理由】本次活动中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也来到现场,他们带来了一个话题“襄音,保护还是摒弃?”同学们积极参与,展开激烈辩论。(2分) 甲同学:“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襄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对,什么年代了。还讲襄音?太土气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襄音”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诗词赏析(4分)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

9、绝顶,一览众山小。10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 的特点。(2分)11品词析句是欣赏诗歌不可或缺的环节。有人说诗中“会当”一词不若“应当”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2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

10、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释】: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奉亲:侍奉母亲。不报:不予答复。徙:降职。天戒:天示惩戒。侈土木:大兴土木。蠲除:清除。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市材木陕西 市: 南面而朝之 之: 1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14用现代汉

11、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15请概括说说范仲淹在乙文“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2分)“忧其君”的原因是: “忧其民”的原因是: 16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为什么“仁宗以为忠”。(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这个广场养活了不少乞讨者。不论冬夏,经常能看到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蹲在广场边,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商业街平日很繁华,路人们总是像看戏一般,看着不少身强力壮的乞讨者“表演”,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直到某一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12、。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做什么,只是从他走到一群乞讨者中间来看,他也是来乞讨的。可我从未见过拿着这么大箱子乞讨的人,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或许是年老的原因,老人的动作仿佛是老电影的回播,却不显拖沓,反倒给人几分郑重和怀旧。而此时,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这把手风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