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4536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_628472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S-32 Na-23 Cl-35.5 Ca-40五、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8分)1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 B榨西瓜汁 C食物腐败 D煤气中毒1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生石灰、“水银”、 “干冰”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20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21下列有关

2、说法: CO、CO2、SO2、NO2和O3是污染空气的气体成分。水占地球表面积3/4,因而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煤、石油、天然气和乙醇汽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蛋白质、糖类等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在田里焚烧秸秆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了空气污染,是不可取的。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节约纸张有利于保护森林。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正确的组合是( )A B C D22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O2 Ca2+ SO3 A可表示两个氧原子 B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C和表示的微粒均是离子 D和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23有些化学变化可以用X+Y=M+R表示。关于此类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若Y 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C若X为酸,Y为碱,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若X为盐,Y为碱,则该反应一定能够生成沉淀2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 质XYZW反应前质量/g102.216.20.9反应后质量/ga4.48.1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25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1)中产生

4、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石灰石.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烧碱. 二氧化碳. 熟石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起始原料是 B. 起始原料是 C. 最终产品是 D. 最终产品是 六、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26(4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甲、实验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甲 实验乙(1)甲实验验证了甲烷(CH4)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进行时,烧杯内壁的实验现象是: (2)乙实验验证的是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 采用的研究方

5、法是 。27(4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来止痒。(2)高炉炼铁产生气体还原剂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其干燥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服用Al(OH)3的药丸治疗胃酸过多症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8(8分) 水是地球上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1)右图所示的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2)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可以配制各种溶液。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

6、酸,需水的质量为 g。(4)我们曾经做如下图这一组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CO2不支持燃烧A BC D(5)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牢固掌握金属的知识十分必要。下列用途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的是 。 a铜做导线 b.金做戒指 c.铝合金做门窗 d.铁锅作炊具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钠剧烈反应,可观察到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溶液变成红色。已知该反应还生成了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3分).A、B、C、D、E、F之间存在如右图

7、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气体肥料;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 ;(2) DC的化学方程式为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七、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30(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填字母序号,下同)。(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加入到B装置的药品是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

8、生装置是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31(6分)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原溶质质量分数16%)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设计如下: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NaOH与NaHCO3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假设猜想】:1该溶液未变质,溶质成分只有NaOH 2该溶液已变质, 【实验探究】:向一定质量的洁净烧杯中加入m1 g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溶质质量分 数为20%硫酸m2 g(硫酸

9、足量),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根据溶液总 质量m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试结合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上述实验使用的称量仪器名称是 ,称量时,烧杯应放在该仪器的 盘。 (2)实验探究中,烧杯内溶液总质量m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对应关系是: m(m1 m2)g,猜想 成立;m(m1 m2)g,猜想 成立。(3)补充完善猜想2:如果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下同); 如果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成分可能为Na2CO3或NaHCO3或 。黄冈市2017年春季九年级质量监测理化综合试卷化学试题参考答案说明:凡要求写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若化学式有误、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不给分;仅

10、未写反应条件或未标出“”、“”等符号的扣该方程式一半分。五、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题号1819202122232425答案BACBCCAD六、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26(每空1分,共4分)(1)生成了二氧化碳(若答有水生成不给分);有白色沉淀析出(或有白色沉淀产生、或烧杯壁出现浑浊)。(2)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或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对比实验。27(每空1分,共4分)(1)食醋(合理即可)(2)CO2 + C 2CO (3)CaO+H2O=Ca(OH)2 (4)Al(OH)3+3HCl=AlCl3+3H2O28(每空1分,共8分)(1)吸附 (2)H2 2H2 O

11、直流电 2H2+ O2 (3)880 (4)B (5)d Fe+CuSO4= FeSO4+Cu 2Na+2H2O=2NaOH+H229(每空1分,共3分)(1)CO2 (2)CaCO 3 CaO+CO2 (3)Ca(OH)2+Na2CO3CaCO3+2NaOH七、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30(每空1分,共7分)(1)试管 (2)2KMnO4 K2MnO4+MnO2 + O2; C (3)H2O2、MnO2(只答H2O2给05分)(4)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 燃着的木条熄灭31(每空1分,共6分)(1)托盘天平;左 (2)2; 1 (3)NaOH和Na2CO3 ; Na2CO3和NaHCO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