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544477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B.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都是可再生能源C. “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D. 大亚湾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2. 标准化考场内的电波钟可以远距离自动校时,是因为它能接收到()A. 超声波B. 次声波C. 电磁波D. 紫外线3.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

2、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4. 下列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B. 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C. 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D. 图中,靠近正在发声的物体的蜡焰不停摆动,甚至熄灭。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日食、月食的形成B.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 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D. 白

3、光通过三棱镜可发生色散6. 阳春4月的百里杜鹃,马樱、迷人、露珠等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A. 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B. 红杜鹃能反射太阳中的红色光C. 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灯光D. 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7.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8. 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A. B. C. D. 9. 把

4、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0. 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B. 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11. 小华安装好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电动机正常运转,她还想使电动机的转速加快,可采用的方法是()A. 增大电流B. 减小电流C. 对调电源正负两极D. 对调磁体南北两极12. 如图四幅图呈现的实

5、验现象中,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A. 触接时,小磁针偏转B. 闭合开关,ab向右动C. ab向右运动,电表偏转D. 闭合开关,钉子吸大头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0分)13.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产生,通过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14. 医院的病房内贴有红色的“肃静”和“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字能_(吸收/反射)红色光。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声源/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15. 海安七星湖晚上的灯光亮起时,湖水上实景与湖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

6、的图案。已知七星湖公园某处水深为2m,一路灯距水面5m,则该路灯的“倒影”距水面_m;若湖水再上涨0.5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m同时也能看到“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鸟”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_像。16. A图,响尾蛇导弹是靠跟踪敌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_,对其进行有效功击。B图,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_物质发光的原理工作的。C图,电视遥控器不对准电视机的接收窗口,而对着墙壁也能实现对电视的遥控,这是_现象。17.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厚薄经过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方”或“后方”),应佩戴_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此镜片对光线有_作用。1

7、8. 科学家设想把一种多酚乙烯聚合物涂料刷到屋顶上,在阳光照射下涂料正面温度高背面温度低,利用温度差就可以发电。这种发电方式是将_能转化为_能,再转化为_。19.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描绘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_(选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_处(选填“P”或“Q”)。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20.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铜棒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灵敏电流计上。当铜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_(选填“偏转”或“不偏转”)该装置可将_

8、能转化为电能。写出用该原理制成的一种设备:_。21. 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_(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实像”或“虚像”)。2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L标有“6V3W”字样。开关S闭合时,灯L

9、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在10s内,电流通过电阻R所做的功。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4. 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25.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26.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

10、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光敏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当光照发生变化时,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可发生变化,则可以感知条形码,故A正确;B、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是可再生

11、能源,故B正确;C、卫星通信依靠的是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正确;D、核电站是利用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故D错误。故选:D。(1)光敏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材料;(2)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3)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4)核电站是利用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本题考查了核裂变、半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能源的分类,属于基础知识。2.【答案】C【解析】解:电波钟是在石英电子钟表内增加了接收无线电长波信号的特殊元件,它接收天文台地面发射站发送的标准授时信号,无线电

12、长波是电磁波,所以它接收天文台地面发射站发送的标准授时信号是电磁波;故选:C。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电波钟表接收的是电磁波。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3.【答案】B【解析】解: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是振动发出的声音。此选项错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此选项正确;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此选项错误。故选: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

13、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种类没有关系。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声音的应用及减弱噪声的方法,解答的关键是熟悉相应的声现象规律。4.【答案】D【解析】解: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并不能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故A错误,不合题意;B、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故B错误,不合题意;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不合题意;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

14、与振幅有关;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要掌握声音大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5.【答案】D【解析】解: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井中看到的范围会很小,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C、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D、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发生色散,属于光的折射,不是直线传播,符合题意。故选:D。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6.【答案】B【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