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44087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4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铜仁一中铜仁一中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半期考试 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 班级 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第 I I 卷 选择题卷 选择题 一 单选题 25 道 共计 50 分 1 两柄上弯 高可三尺 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仍旁挟两辕 可容一牛 用一人牵 傍一人执 其且行且摇 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是 A 曲 辕 犁 B 耧 车 C 翻 车 D 花楼机 2 在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者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 认为商人 重利轻义 商人总是排在 四 民 士农工商

2、之末 主要是因为商人 A 行为有违 礼 的规范和 仁 的精神 B 不重修养 文化浅薄 C 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专制构成威胁 D 忙于经商 行为粗疏 3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 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 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 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B 从长安城的 市 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C 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D 经营盐铁买卖 生意非常兴隆 4 武则天时代 绫锦坊中就有巧儿 365 人 内作使绫匠 83 人 掖庭绫匠 150 人 这说明当 时 A 纺织作坊中已有众多雇工 B 私营丝织作坊开始兴起 C 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D 纺织业在手工业中

3、的地位最为重要 5 元代王祯 农书 记载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 令激水以鼓之也 用力少 见功多 百 姓便之 该记载反映了 2 A 铁制农具的出现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灌溉工具的改进 D 冶炼技术的发展 6 西京杂记 记载 霍光 西汉大臣 妻遗淳于衍 人名 蒲桃锦二十四匹 散花绫二十五 匹 绫出钜鹿陈宝光家 宝光妻传其法 机用一百二十蹑 六十日成一匹 匹值万 钱 这反映了汉代 A 官营织品精美昂贵 B 手工织品市场广阔 C 官府控制手工作坊 D 织机构造操作复杂 7 宋代都市繁华 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 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

4、明朝卖杏花 B 今朝半醉归草市 指点青帘上酒楼 C 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 D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8 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 或一处或数处 称之为 团 行 或 市 如 花团 青果团 布行 销金行 米市 珠子市等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城市消费趋向奢华 B 商品交换活跃 C 工商业市镇兴起 D 政府加强市场管制 9 市 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 下列有关市发展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交易实施物物交换 B 唐代夜市繁盛 并打破市坊界限 C 出现于南北朝的民间集市 政府设 草市尉 管理 D 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并对市不再

5、监管 10 有学者认为 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发展较之宋代更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下列选项中 关于明清商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远离城镇稍远之处出现 草市 B 商业区 千街错绣 灯火连昼 C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D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11 1672 年 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 迁海十余年后 大量迁民仍旧 无业可安 无生可 求 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 以其课税 或接济兵饷 或借给迁民 据此可知 范承谟 A 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 B 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 C 意在强调中体西用 D 超越了同时代官员的思想 12 1877 1889 年 英国太古 怡和 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

6、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3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 而太古 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 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壮大 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实现了中外企业的平等竞争 C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13 发昌机器厂是以打铁为业的方举赞 孙英德在 1866 年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 资本不 过二三百元 工人四五个 它设在上海虹口外商老船坞的对面 专为老船坞打制船用修 配零件 记载显示 发昌 在 1869 年已开始使用车床 这说明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B 民族工业诞生之初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 C 近代民族工

7、业引进西方机器开展生产 D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是民族工业诞生的路径之一 14 铁匠方举赞 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 打制船 坞零件 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 对上述史实的分析 正确的是 A 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B 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业 C 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D 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15 有学者认为 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 虽曾盛极一时 而其前途仍至渺茫 故建 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 厥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该学者对 上海纺纱业与缫丝业的前途感到 渺茫 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8、 A 国家尚未实现独立 B 日本正在侵略上海 C 金融体系尚未优化 D 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16 1936 年 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制订重工业发展计划 五年内兴建钢铁 有色冶金 机械 电力 电器 化工等大中型工厂并利用外国资本 引进国外技术 该计划 A 有助于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B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B C 有效遏制了官僚资本成长 D 成功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7 读下图 对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4 A 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B 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 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 1

9、8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 从 1938 年到 1942 年底 内迁厂 矿共计 639 家 器材 12 万多吨 技工 1 2 万余人 以机器 纺织为主 这一举措 A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B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C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D 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19 下图是 1954 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两枚 分别是第三枚 重型机器厂 第七枚 哈 尔滨亚麻纺织厂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 B 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 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D 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 20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说

10、明在此时期 5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阻力重重 B 经济方针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C 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确立起来 D 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1 下面一幅宣传画中有一首打油诗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 年 这幅宣传画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建设中的现象是 A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高指标 浮夸风 D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2 1979 年 9 月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 把原来 草案 中的 不许包产到户 不许分田单干 改为 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 要和边远山区 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 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

11、 A 农村出现 改社建乡 政社分开 B 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C 包产到户不被广大民众认可 D 农业生产责任制全面推广 23 从 1990 年开始 广东 浙江 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 1993 年底 绝大多 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 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 粮票在全国范 围内终止流通 这反映出 A 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24 2014 年 1 月 嘹望 发表评论 30 多年前你们 安徽小岗村 冒着危险将士地 化整为零 承包出去 如今又将土地 化零为整 农村土地流转 集中起来 这种变

12、化 A 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侵害了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 C 加快农村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D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6 25 1990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 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 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上海过 去是金融中心 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 今后也要这样搞 据此 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 是 A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B 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 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D 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第 IIII 卷 非选择题卷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三道题 共计 50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4 分 材料一 继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白蛇传 被列入国

13、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后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牛郎织女传说 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 牛郎织女传说 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 孥 官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 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 重租税以困辱之 市井子孙 商人子 弟 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 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 绫绸之业 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 至明熙 宣间 邑民始渐事机丝 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 黄溪四五十里间 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 有力者雇人织 挽 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 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

14、吴江县志 卷三十八 1 1 材料一中材料一中 牛郎织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 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该经济形式有何突 出特点 出特点 4 4 分 分 2 2 材料二材料二 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三 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 不得摘抄原文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 不得摘抄原文 1010 分 分 3 3 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一现象在明清这一现象在明清 鸦片战争前

15、 鸦片战争前 时期呈时期呈 7 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为什么 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为什么 1010 分 分 2727 阅读下则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则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 茶馆 中有一位秦二爷 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 他的理想是要 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 那才能抵制外债 那才能救国 他也 确实办了一些实业 1916 年前后 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他的 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 逆产 强行 接收 拆卸 倒卖一空 1 1 1919 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16、 2 2 分 分 2 2 结合所学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概括简要概括 19161916 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8 8 分 分 282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 国之所以富 农战也 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 归根到底 是为发展国民经济 增加国家财富 提出 上下俱富 西汉时期 桑弘羊指出 富国非一道 即不仅是农业可以富国 商业也可以富国 而且是富国的根本之道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1900 年庚子事变后 外患日亟 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 振兴 实业 认为 国非富不强 富非实业不张 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 在此基础上走工 8 业化道路 从而形成著名的 棉铁主义思想 且 实业之兴衰 关乎国势之存亡 而且国 家赋税可以增 百姓生计可以足 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 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 中国近代通史 第五卷 材料二 中国的 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 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 并对农产 品在内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