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39228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用时: 90分钟 分值:100分 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共20题,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50分。全卷总分l00分。2、答题时考生必须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

2、a2CO3是氧化物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3、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A、2LCO和2LCO2B、9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L CO2C、标准状况下1mol O2和22.4L H2OD、0.2molH2和4.48LHCl气体4、有含少量盐酸的氢氧化铁的胶体溶液,为了精制该胶体溶液,除去其中的的盐酸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泳 B、过滤 C、渗析 D、丁达尔效应5、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l-、SO42-该溶液中还

3、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CO32- B、Ba2+ C、Ag+ D、Al3+6、下列生活现象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盐卤点豆腐B、高压直流电除烟尘C、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D、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3 = Fe3+ + Cl3B、H2SO4 = 2H+ + SO42-C、NaOH = Na+ + O2- + H+D、Ca(NO3)2 = Ca2+ + 2(NO3)2-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纯碱从物质的分类看不属于碱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9、下列过

4、程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H2O2分解制取O2B、H2和O2反应生成水C、加热分解KMnO4制氧气D、氧化镁投入稀盐酸中10、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MnO4-MnO2 B、Cl-Cl2C、H2SSO2 D、FeFe2+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关于0.2mol/L Ca(NO3)2溶液中正确说法是( )A、该溶液可由1L水中溶解0.2mol Ca(NO3)2制得B、1L该溶液中含有Ca2+和NO3-总数为66.021022个C、0.5L该溶液中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D、0.5L该溶液中NO3-

5、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B、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C、次氯酸(HClO)是弱酸,所以次氯酸钠(NaClO)也是弱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13、 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图,在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4、在H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铝离子浓度是0.4 mol / L,硫酸根离子的

6、浓度是0.7 mol / L,则氢离子的浓度最接近于 ( ) A、0.1 mol / L B、0.2 mol / L C、0.3 mol / L D、0.4 mol / L15、 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16、将5mol/L的Mg(NO3)2溶液mL稀释至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 B、 mol/L C、mol/L D、mol/L17、离子方程式BaCO3 + 2H+CO2 +H2O + 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 HCl H

7、2SO4 HNO3 NaHSO4 CH3COOHA、 B、 C、 D、18、 已知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30 g Y混合反应生成0.25 mol Q和若干物质的量的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是()A、163 g/mol B、126 g/mol C、122 g/mol D、63 g/mol 1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Ca(OH)2溶液和盐酸20、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 mL的

8、0.100molL1 MO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M B、M2 C、M3 D、MO2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1、(14分)萃取和分液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将横线上补充完整)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1)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此操作的目的使 ,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2)静止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 色,下层呈 色。(3) 分液:待液

9、体分层后,将 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 流下。(4)通过分液获得碘的四氯化碳混合液,还需采取 (填操作方法)进行分离获得碘。获得的碘在整套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中。22、(10分)(1)粗盐中含有Na2SO4、CaCl2和MgCl2,在溶液中能形成Na+、Ca2+、Mg2+、SO42、和Cl五种离子。粗盐溶解后的不溶物用_的方法除去。要除去其中的Mg2+和Ca2+,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检验其中的SO42的方法_;写出其中一定发生的离子反应_;23、(12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链状连环”图案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

10、D为其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1)请将A、B、C、D填入相应的横线内 两种物质都是盐_;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_。写出鉴别C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 写出Fe2O3变成FeCl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2) 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逐滴加入上图中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5至6滴,继续加热,制得红褐色的胶体。、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到: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胶体发生_B、随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4、(12分)I、配制960 mL 0.3mol/L NaOH溶液。具体如下:(1)需_g NaOH。(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

11、填序号)尚缺少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A托盘天平 B250mL容量瓶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II、乙同学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90ml 2.3 mol/L的稀硫酸。通过计算,用量筒量取 ml 浓硫酸,选用的量筒 , (选填15ml,25ml, 50ml, 100ml)III、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填字母)。A、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B、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C、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参考答案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ACBCDDBC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BDCBBCDBAB非选择题(50分)21、 (14分)(每空2分)(1) 两种液体充分接触(2) 无,紫色或者紫红色(3) 玻璃塞,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慢慢(4) 蒸馏,蒸馏烧瓶22、 (10分)(每空2分)过滤 Mg2+ + 2OH- =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