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37934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2018071203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泉港一中泉港一中 2017 20182017 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2 2 小题 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1 1 5 5 分 分 共共 4848 分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 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 则齐鲁秦吴 氏于谥 则文武成宣 氏于事 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 王 侯 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 族名 B 邑名 C 爵号 D 官名 2 商朝的 外服 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 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 姻

2、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3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 帝 的卜辞较多 其含义往往指 天神 到商朝末期 宗 类卜辞的增加 帝 逐渐消失 帝 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祛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4 周灭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 都奄 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 都蓟 今北京 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

3、袭特权 5 分封从本质上来说 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 同商朝相比 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 并未发生改变 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 C 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 D 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 6 西周时 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 册封 的形式 委任 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 的代理人 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 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2 7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4、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 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8 在中国古代 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 往往称其人为 民之父母 官员亦以 为民父母 爱 民如子 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 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9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 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 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不正 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 中国犹一人 C 勿

5、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10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载 盖堵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逮克殷 商 践奄 灭国数十 而新建之闰皆其功臣 昆弟 甥舅 其在丧服 则诸侯为天子斩衰 三年 与子为父 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 西周时期 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国家政权连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11 韩非认为 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 臣下为达到富贵目 的 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 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 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 的高低 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

6、了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12 战国至秦汉 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 而且爵位下移 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 的专利品 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朋秦汉新爵制 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13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 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 共迁徙居民约 106 万户 达 500 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迁豪富 强族于关中 一种 是徙平民 罪吏于边境 此举 A 强化了

7、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3 14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 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15 自秦 汉以来 仕者不世 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 或至百世而不绝 无庙宗 而祖宗不忘 宗族不散 其势宜亡而独存 则由有谱之力也 这一现象说明 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16 西汉 文景之治 垂范后世 汉高祖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 帝时 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

8、 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 俗之所 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 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 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 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 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 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17 史记 记载 西汉前期 从事农牧业 采矿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人 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而致富 大者倾郡 中者倾县 下者倾乡里者 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8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年人均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

9、农耕区 23 小亩 32 石 中原农耕区 30 小亩 45 石 西北屯垦区 74 小亩 29 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 B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央定农业生产水平 19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 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 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0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 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

10、风渐盛 据粗略统计 汉书 诸帝纪中 4 保存西汉诏书约 180 篇 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 35 次 后汉书 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 120 篇 征引经文约 50 次 这说明汉代 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21 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 以金线缕结 称为 金缕玉衣 其贵 族则使用银线 铜线编造 称为 银缕玉衣 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 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 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 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 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22

11、东汉实行察举制 郡察孝廉 州举茂才 州 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 人才 而判断孝廉 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3 史载 东晋时 太尉郗鉴为女择婿 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 遍观子弟 王氏子 弟各自修饰 以图被选 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 独若不闻 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 婿人选 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24 北魏时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

12、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 反 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 不可多恶 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5 北朝时 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 北方城市中 多 开店铺 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 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 淮而来 舟车 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 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6 南北朝时期 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 保障治安魄

13、守护神 隋唐时期 城隍职掌增 加了雨早丰歉 功名利禄 吉凶祸福 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 城隆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能 5 C 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 D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 27 27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 武周之代李唐 的历史意义时说 此 不仅为政治之变迁 实亦 社会之革命 此处 社会之革命 是指 A 重用酷吏 实行法治 B 女皇当政 任用女官 C 扶植庶族 抑制士族 D 移风易俗 推崇佛教 28 南朝秀美灵动 北朝刚健雄浑 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 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初唐书法 B 秦王破阵曲 C 飞天壁画 D 唐三彩 29 柳

14、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 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0 隋唐时期 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 就食 682 年关中地区饥荒 唐高宗让太留 守长安 自己率宫廷到洛阳 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 出行仓促 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 者 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 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1 有人曾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 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 国王 的税收有两个来源 一

15、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 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 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32 史实 史论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 史论即对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 分析大量的史实 然后得出科学 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 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

16、结构先河 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 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3 小题 共 52 分 6 33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2 分 材料一 战国晚期 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 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 层管理 秦始立统一中国 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 汉承秦制 大体未改 但是经 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 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从此以后 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 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 内廷与外朝的区分 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悼云 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 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 每年由吏部进行 考核 与此同时 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 首先设立秀才 明经等科 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 放 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 既主选贤与能 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 这亦 有它外在客现条件之限制 在贵族政治下 皇位容易公选 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 也易 公选 中国自秦以后 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 散漫的一千几 百个县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