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37809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10801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完卷时间: 90 分钟 满 分: 100 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 诸侯可

2、操纵王室事务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2.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 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 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 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 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3. 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A.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 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4.

3、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5.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6.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

4、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7.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A. 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B. 历史教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 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8.

5、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9. 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A. 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6、B. 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10.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A.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里程B.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11.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孙中山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强调帝国主义以中国军阀为爪牙欲推进中国的殖民地化,其民族主义得以复活。这里的“民族主义复活”()A. 成为辛亥革命指导理论B. 带有排满兴汉的色彩C. 努力实现国内民族平等D

7、. 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12.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A. 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B. 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 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D. 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13. 20世纪40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见图)。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是()A. 工

8、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B. 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C.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D. 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14.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A.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 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D.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15. 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

9、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A.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 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 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16. 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A. 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 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7. “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

10、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A. 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B.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C. 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D. 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18.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19.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

11、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意见一意见二最终方案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院的同意。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0. 巴黎公社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时,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恪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这一主张表明巴黎公社(

12、)A. 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B.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C. 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普遍支持D. 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21. 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A.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22.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围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随之

13、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表明()A.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23.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4. 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

14、的关于美国授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授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这表明战后美国()A. 建立战后西方世界的经济霸权B. 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的霸主地位C. 极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D. 旨在维护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选修第27/28/29题任选一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孙中山指出,中国古代政权机构中虽一直有监察机构,但“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

15、用的道理”。而近代西方民主立宪国家,虽有监察机构,但“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专管监督的机关,“这机关定要独立”,它“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材料二:1809年,瑞典国会在当年制定的民主宪法中规定设立一名监察专员,督查文武百官。此后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实行了类似的监察专员制度。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可以终身任职,直至65岁退休。只有在本人要求辞职,或因行为不端、问题严重,受到议会上下两院弹劾的情况下,方可辞职或撤职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官员不管原来属于什么党派,必须脱离党派活动,不能参加竞选,不能帮人筹款。摘编自李景平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材料三: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其中第5条从总体上规定了国家监察工作应当“权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