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19537085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 清贫 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清贫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被两个国方兵士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了,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同桌互读,或是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后,找自己的小伙伴来分角色朗读,注意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从而体会方志敏的高大形象。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可以加上学生的想象用恰当的动作表演。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方志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从而激发学生们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2建议采取“读

2、题释题读书交流朗读感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方志敏的敬佩之情得以升华。3全文从头到尾,都在对比。巧用对比突出了共产党人的美德。【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重点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难点学习简明生动地叙

3、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二、作者介绍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被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三、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2指名学生读生字。四、

4、读课文,思考问题1方志敏为何将文中之事称为“趣事”?(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自豪。)2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圈画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1)体现国方兵士贪婪的;(2)体现国方兵士凶狠的;(3)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4)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5)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3作者在结尾处为何特意补叙了“传世宝”一事?(对艰苦生活的乐观,使作者的“清贫”真实可信,使文中观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4本文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五、精读课文,

5、感悟作者伟大的人格1分角色朗读。2你觉得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两个国方兵士呢?(方志敏:心胸坦荡、乐于无私奉献、生活清廉、甘于清贫的共产党人;两个国方兵士:贪得无厌、恐吓利诱、追求功名利禄。)六、拓展延伸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2小话题。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清贫一块时表一支水笔今天上清贫一课,教学程序整理得不够清楚,在处理一些环节的时候,过于简单,生硬,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看来还是对文本理解不够,一些问题,在自己走入课堂之前,其实没有很好地解决。比如,分析两个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对话时候,分析的目的没有考虑清楚,抓住人物形象之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和“清贫”的内涵联系起来。另外,讲课的方法也没有把握好,是用朗读法还是圈画法,造成上课的时候部分学生较为茫然。我想,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不能轻视,还是应该深入探究,考虑问题要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