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19536786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剪纸(一 ) 苏少版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剪纸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不同的手法剪出窗花。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剪、刻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难点:对剪纸艺术的信心与兴趣,剪纸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 教学过程:提问导入: 大家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剪纸) 剪纸: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你能说说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哪些

2、吗?让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有陶瓷、泥塑、布艺、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灯彩、吊饰、木刻 、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 这些民间艺术品,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其中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一、 情境创设:(挂图)出示红“双喜”字。师:这个字,大家熟悉吗?(熟悉)太熟悉了!这个“喜”

3、字,也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祝福:愿你们每一天都喜笑颜开!这个字谁会剪?(总结学生的方法)现在请用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巧的手, 把这双喜剪下来,好吗? (学生剪,老师巡视指导)(创设剪“双喜这样一个情境,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剪好的同学,请把双喜举起.(看一下)很多同学都已剪好,而且很漂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老师归纳步骤::对!可以先把纸对折,画上线,再剪. (折叠、画线、剪裁)。因为喜也是轴对称图形, 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喜再剪下;对折两次只要剪喜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答师演示折叠双喜,以及喜字的其它形式。 板书:剪纸的折法:

4、1.对称折)(通过教师演示双喜的折叠过程,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探索活动: 仿例制作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看下一幅图(蝴蝶),按照刚才的三个步骤,动手在自己的红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蝴蝶的图形.老师将取优秀的作品展示. (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对称轴.(很好!这是对折两次剪出的两只蝴蝶:这是对折这一次得出的一只蝴蝶。)二、 体会设计思路:、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不平凡.我教同学们几种折法:(板书:2.三角折 :3.四角折 4.五角折 5.六角折)(如:五角折 将方形色纸

5、对角或对边对折,要折整齐。把折好的纸再平均分五等分折。要注意这样折好很重要。 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试试在这张基础上,你能剪出什么图案?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思路更独特、更有创意! (生剪师巡视)(生上讲台讲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没想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剪法!真了不起!剪纸可以有多种剪法,折叠的次数多,要画的线、要剪的线就会少一点.但不管哪种剪法,能创作出好作品就是好方法。剪纸的分类 :1.剪纸从地域上分:可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因此

6、,各地区,各民族的剪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示挂图 北方剪纸: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2.剪纸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出示工具剪子、刀子。)3.剪纸按色彩表现分类:主要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图片)三、了解“窗花“很久以前,人们就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点缀和美化着生活。咱们总是到过年时,家家窗户上都贴出用彩纸剪出的图案,贴到窗户上,俗称“贴窗花“。这就是剪纸迎春的风俗,它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窗花”的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它既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欢。(挂图:这些剪纸还都有它独特的意蕴在里面如

7、:连年有余、喜鹊登梅、喜上眉梢、富贵吉祥、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吉庆有余等等、)这些窗花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四、创作设计:(刻纸练习)师:用剪子剪纸我们都尝试了,那么,咱们用刀子练习一下刻纸好不好! 下面同学们自己用刀子刻一幅剪纸作品吧。(事先准备好刻纸样稿工具)师:好!老师期待着更多精彩的作品!每位同学还要给作品起个名称!开始!(生操作,师放音乐,巡视指导。)师讲评:刻完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创作的喜悦!(略停)大家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老师都喜欢!我们有请xx作品的主人谈一谈,你的作品名称是什么?师总

8、结: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在简单中呈现了美,更多的是呈现了美的深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世界!来感受美!(展示老师收集的漂亮剪纸)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用这一节课,就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剪纸为什么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学生答:1、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2、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3、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所以剪纸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 4、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简单,容易搞到;产品有实用性;传授和学习具有随时性;不耗费体力。 5、因为那是传统的手工艺术。)

9、老师总结:关于剪纸的历史,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西汉)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

10、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剪纸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把我国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光大。课后反思:一、从课堂引入:我用直观的剪纸作品引入,由此让学生们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有哪些种类。(

11、师生有互动,用参观法,以直接感知的方法,引入本课)。二、情境创设:我创设剪“双喜字这样一个情境,是为了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也有互动,生生有互动)三、探索活动:仿例制作“蝴蝶”图案(这个环节是对上个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这里运用了练习法)四、体会设计思路: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几种剪纸折法,自己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培养了创作能力,让思路独特、有创意的作品就出来了,)(这里运用了发现法、探究法:以引导探究为主)五、 了解窗花:这个环节,让学生再次知道了,原来窗花还有这么多独特的、意蕴深长的含义。(用陶冶法: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六、

12、刻纸练习:让学生了解剪纸制作方法有两种:剪纸和刻纸(并对刻纸亲自动手尝试)(这里运用了练习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七、课堂拓展:剪纸为什么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原因是什么?(师生互动)(这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让学生对剪纸的历史演变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把剪纸教学引入课堂,是为了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剪纸可以使学生们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干一件事,剪纸进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