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32523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公元前221年以前)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编专题精讲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先秦文明 公元前221年以前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王室 王畿 同姓 置官员 建武装 征赋役 嫡长子继承制 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地方行政 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松散 严密 稳定和团结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血缘 国土管理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治方面 1 血缘宗法制贵族政治转向选贤任能的官僚政治 2 世卿世禄制转向养士军

2、功制 3 封邑制转向官俸制 封国体制转向郡县体制 4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转向中央集权 5 从分裂混战走向大一统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经济方面 1 生产力从青铜时代进入到铁器时代 铁农具得到推广 牛耕出现 2 土地国有的井田制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最终确立土地私有制 这种习称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实际上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所有制 国有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等三种形式 3 生产方式从 千耦其耘 集体劳作转向一家一户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形成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4 赋税制度从纳贡赋 服劳役向按地纳税交租转变 鲁国初税亩 齐国 相地而衰征 表明井田制下的

3、贡赋被可计量的土地租税所取代 5 工商食官 局面打破 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出现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三者并存局面 6 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以确保赋役征派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为此后大多数封建统治者继承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文化方面 1 出现私人讲学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2 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 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实用型的天文 历法 医学 冶铸 水利等科技成果突出 文学艺术从萌生走向全面发展阶段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1 礼乐制是维护西周整个社会秩序的工具 2 分封制也称作封建制 3 自然经济就是小农经济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4、 考点一三代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实行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互为表里 2 以宗法制为核心 3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4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5 具有开创性 继承性和发展性 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 如王位世袭制 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015 江苏卷 1 礼记 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 中阶之前 诸侯 阼阶 东台阶 之东 诸伯 西阶之西 诸子 门东 九夷 东门外 八蛮 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

5、一 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 礼记 诸侯 诸伯 诸子 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 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 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始于秦朝 故B项 C项错误 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 故D项错误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写道 周有天下 裂土田而瓜分之 设五等 邦群后 布履星罗 四周于天下 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 离为守臣扞 捍 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答案 C 解析

6、周有天下 裂土田而瓜分之 说的是分封制 再从提问 周初的这一做法 来看 考查的是分封制的影响 时间是周初 分封制实行后 形成了等级秩序 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 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 故A项错误 从 合为朝觐会同 离为守臣扞 捍 城 说的是周初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维护了统治 故B项错误 而C项正确 周初 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故D项错误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015 湖北百校联考 1 春秋 公羊传 记载 隐长又贤 何以不宜立 立适 以长不以贤 立子 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 母贵也 这一做法 A 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 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 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7、D 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 立适 以长不以贤 立子 以贵不以长 体现了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法制特征 因此材料中的做法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 故A项正确 B C两项不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了 子以母贵 并非 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故D项不正确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1 区分不清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历练 从 个人 到 家 再到 天下 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 A 世袭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郡县制度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8、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 错因在于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概念内涵及内在关系认识不清 宗法制度以血缘为纽带 体现在个人与家庭之间是家族等级关系 体现在国家乃至天下是政治隶属关系 这与儒家思想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1王国维认为 周人嫡庶之制 本为天子 诸侯继统法而设 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 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 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 周人的大宗 小宗体制B 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 形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的宗法等级D 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 周人嫡庶之制 本为天子 诸侯继统法而设 表明

9、先有嫡庶之制 用来解决周天子家族嫡庶之间的权力分配 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 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 于是宗法生焉 表明宗法制产生是由于周人嫡庶之制推广而产生 进一步说明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所以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B A C D三项没有体现 故选B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考点二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及土地制度的变化 1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1 生产力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2 生产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 小农经济的含义 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0、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3 小农经济的作用 1 积极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 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小农耕作技术的提高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消极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 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 不利商品经济的发展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 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到近代以后 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 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3 总之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

11、产的基本模式 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015 新课标全国 卷 24 吕氏春秋 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 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考点 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 一个农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 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能较好地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 故C正确

12、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排除B项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促进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 并非结果 排除A项 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排除D项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 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生产力B 上层建筑C 生产关系D 政策导向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考点 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的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发展到铁器牛耕 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故选A项 其他三项均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 小农经济的特点 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

13、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错因分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A项或C项 错因在于未能真正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提取关键信息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家家守村业 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 头白不出门 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 也可以用排除法 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因此排除含 的选项 答案为B项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纠错笔记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地位 1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

14、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 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有规模小 水平低 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 地位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 能够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又承担着沉重的赋税 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因此统治者必须要重视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 中的 足 并非富足之意 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 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 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需要

15、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A 小国寡民 的生活图景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 儒教 夫为妻纲 的伦理观念D 男主外 女主内 的家庭关系 右图反映的是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上面为铁犁牛耕 下面是女子纺织 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形式 故选B项 第一编专题精讲 1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 老子 庄子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 消极的情绪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即缓和矛盾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 反对战争 主张任人唯

16、贤 专题一 考点三百家争鸣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3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 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 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 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 政治利益出发 形成了各种学派 儒 法 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在理论上儒家提倡德政 礼治和人治 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提倡法治 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提倡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2015 全国新课标 卷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 商 周 三代 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点 中国古代思想 答案 C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一 解析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的目的是对君主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