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2605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Ⅲ)(解析版)_8726641.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死灰复燃C积土成堆D立竿见影【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滴水成冰、积土成堆、立竿见影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积土成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立竿见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胃药“达喜”中含有碳酸镁(MgCO3)碳酸镁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胃药“达喜”中含有碳酸镁(MgCO3),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各种物质

3、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FeBH2OCNaClDCO2【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塑料B青铜C玻璃钢D陶瓷【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

4、类别结合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B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常见的材料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A碳酸钠 纯碱 Na2CO3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C氧化钙 生石灰 CaO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分析】熟记常用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如碳酸钠、氢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钠等物质。【解答】解:A碳酸钠、纯碱、Na2CO3,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

5、,故正确;B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消石灰,化学式正确,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故错误;C氧化钙、生石灰、CaO,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D氢氧化钠、烧碱、NaOH,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B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C构成物质的离子在不停地运动D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析】A、根据分子与原子不能笼统比较大小判断B、根据原

6、子中各粒子质量关系判断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的性质判断D、根据离子的定义和形成判断【解答】解:A、分子与原子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应是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所以错误。B、原子核相对原子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几乎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正确。C、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所以正确。D、原子得失电子后带上电荷,成为带电的原子(即离子),故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结构知识,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关系,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7下列现象解释不

7、正确的是()A水变为水蒸气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体温计量体温时汞原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变为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体温计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化汞受热分解,是

8、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B植树造林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大量生产超薄塑料袋,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D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增强去污的效果【分析】A电子垃圾会导致环境污染;B根据地沟油的处理解答;C

9、根据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来分析;D根据含磷洗衣粉对环境的污染来分析。【解答】解:A电子垃圾中含有重金属,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故错误;B植树造林会改善环境质量;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故正确;C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故错误;D洗衣粉中的磷元素会造成水华现象,污染水体,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拉瓦锡发现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D诺贝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

10、答本题。【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说法正确;B.1911年,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说法正确;C.1775年,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说法正确;D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在罗蒙诺索夫提出质量守恒这一观点后,拉瓦锡通过天平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11、()A用铜丝做导线B稀硫酸除铁锈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D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A、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硫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D、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A、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

12、正确;B、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硫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D、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A浓硫酸倒入水B粉尘爆燃C生石灰溶于水D硝铵溶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浓硫酸倒入水中会放出热量,错误;B、粉尘爆炸会放出热量,错误;C、生石灰溶于水会放

13、出热量,错误;D、硝酸铵溶液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铝铁B铁合金中的含碳量:钢生铁C固体的硬度:纯铁生铁D铁元素质量分数:Fe2O3Fe3O4【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B根据铁合金中的含碳量来分析;C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正确;B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其含碳量不同,生铁为2%4.3%,钢为0.03%2%,故错误;C生铁是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大,

14、故错误;D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112:48=7:3,Fe3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可见Fe2O3 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小于Fe3O4 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铁合金的含碳量、合金的性质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含量,难度不大。13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A 收集H2B O2验满C配制20%的Ca(OH)2溶液D 除去CO中的CO2【分析】A、根据氢气的密度分析收集方法;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的物质分析溶液的配制;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不同分析除杂方法。【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故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的物质,说明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g的氢氧化钙,因此不可能配制20%的Ca(OH)2溶液,故C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通过氢氧化钠得到的是一氧化碳,然后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而得到干燥的一氧化碳,故D能够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