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525418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地方志取材于某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历史与现状,被称为一方的百科全书。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讲话稿【篇一】 同志们: 全区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召开的。这个会议很重要,是自治区成立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这说明,我区地方志工作,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地方志工作会议

2、的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精神;讨论确定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及设想;交流、总结工作情况和经验;全面部署地方志编纂工作,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开创我区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编纂新方志是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整个历史科学的领域中,研究、编纂、出版中国地方史志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纵观

3、中国历史,隔代编史和当代修志,久已形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地方志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好传统。 今天,我们要编纂的是社会主义的新志书,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现在,我们编修志书,具有前人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我们一定要树立雄心,立壮志,努力修好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志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编修新地方志的工作。早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就倡导编修地方志。一九五九年,周总理要国家档案局抓修志工作。五十年代,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地方志小组,并在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中提出了编写地方志的任务。还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多次倡导修志工作。大家记得

4、,五十年代后期,在中央领导同志倡导下,我国各省、自治区,曾经出现过编修地方史志和民族史志的热潮。同时,群众编写社史、村史、厂史、家史等也很活跃,但是,十年内乱期间则完全陷于停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胡耀邦、胡乔木等到中央领导同志,亲自过问此项工作,并且作了重要指示。一九八年胡乔木同志指出:地方志的编纂,也是迫切需要的工作。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我们重大声疾呼,予以提倡。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今年四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并根据六五规划中把地方志列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要求,四月下旬在洛阳召开了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研究制订了中国地方志

5、事业六五规划及七五设想。 从胡乔木同志提出修新志的号召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全国已有十五个省、自治区,30多个地区,70多个省辖市,500多个县建立了修志机构,培训了修志人员,开展了修志工作。尽管修志工作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起步有迟有早,但是,从全国发展趋势看,形势是好的,发展是快的。这充分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因此,编纂一部反映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就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了。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两者是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但是,思想建设同是决定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地方志作为一项文化建设事业,必须有共产主义思想作指导,才能做主社会主义方向。我们的总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修志工作也就必须服从这个总的目标,并为之服务。地方志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因此,编纂地方志,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的尺度,衡量我们工作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为三个根本好转服务。所以说地方志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

7、,也不是不急之务,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要发挥地方志工作应有的重要作用。 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研究历史,懂得现实中国的国情,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编纂地方志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呢?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古为今用,今为今用,为四化建设服务。地方志就是写地方上的历史,就是记载人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斗争史实,客观地、真诚地总结他们的胜利和失败,前进和后退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主张向历史学习,以历史为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和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吸收成功的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

8、这样才能引导我们的革命的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为了正确贯彻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就必须认真总结本地区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从而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我们编纂地方志,就是要把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写出来,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得到丰富的知识,使我们聪明起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青年一代。新编地方志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文化建设,不仅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面貌,尤其要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地方志不论记事或记人,不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9、,而且要宣传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先进事迹、英雄人物。在新的志书中,要系统地记载我区各地在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历程,以及解放后在经济、文化建设上的成就。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激发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奋发向前的思想。 三是,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家知道,国家有国史,地方有方志。国事不能包罗万象,写得很具体。这就靠地方志来补其不足。地方志就是记载地方情况的文字,凡是这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自然形势、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人物传记、乡土佚闻等无不记载。所以,把地方志称之为博物之书、百科全书。除国史外,每个地方

10、都搞这样一套方志,就可以把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保存和继承下来。这样就能上对得起祖宗先辈,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总之,我国素有盛世修志的优良传统,编纂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千秋大业。胡乔木同志曾再三强调:决不能让编纂地方志这一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中断。 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去年九月份成立,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应当说,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经验不多,熟悉修志的骨干也少,各旗、县保存的志书也不多,还有些同志对编修地方志的认识不足,等等,这都是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目前全区已有约半数左右的盟、市和旗、县,先后程度不同的开

11、展了修志工作,他们收集了不少资料,陆续出了一批资料汇编,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全面开展修志打下了基础。 地方志是地方的事。胡乔木同志说,地方志是迫切需要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重视起来,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随着党的十二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全区修志工作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二、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研究地方史、编纂地方志,也必须遵循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整个地方志编纂工作,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编纂新地方志的基本原则。大家知道,新志书,将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不论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从

12、搜集资料到分类编辑成书,要经过调查研究的长过程。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核资料的价值,辨别资料的真伪,直至编辑成书,如果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势必要把修志工作引入歧途,或者回到旧志的老路上去。 编纂地方志,涉及到近百年的历史材料,其中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民俗、人物等等各方面的史料,浩如烟海。如此大量而繁杂的史料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果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就不可能看清历史舞台上,许多个人、社会集团、阶级的活动,哪些是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哪些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哪些是对人民有利的,哪些是对人民不利的,从而分清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否则,就不可能从正反两个方

13、面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抓住主流,看清本质,提示规律,为现实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便在分析研究历史材料时,完整地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在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之后,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的问题。这里我想强调的几点是: 一定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时代,编修地方史和地方志,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今天修志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更不同于封建主义,而是编纂社会主义的新型地方志。所以,应该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4、的方针。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保证编纂新方志的政治方向。我们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论是研究地方史,还是编纂地方志,都要服从这个总的目标,服务于这个总的目标。 一定要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任何时代,任何志书,都是为其统治阶级服务的,都有其鲜明的阶级观点。 我们的观点很明确,今天修志就是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这部社会主义新型志书,在历史上能起多大作用,留给子孙后代去评价。当务之急是,编纂工作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及时加工整理,提供为今天建设所急需的可靠资料。这不仅是修志人员的光荣职责,而且是引起多方人士重视修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定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历史主人

15、的原则。新志不能象旧志那样,宣扬吹嘘帝王将相的功绩,而是要着重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可以说近百年的历史,是人民革命的历史,是人民胜利的历史。因此,我们编纂新的地方志,就应当是人民为主体的新型地方志。所以说它同过去的旧志根本不同,而是一部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志书。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志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什么就写什么,不夸大不缩小。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坚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新志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决不能因一个人的后过而抹煞其前功,也不能因一个人的先是而掩盖其后过。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16、度,才能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一九五六周总理说过:文史资料要有正确方向,要存真,要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说:不唯上,不唯书,唯事实。这是修志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事实,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一定要坚持批判地继承旧志,立足于创新的原则。我国有编修志书的优良传统,对前人修志的经验应给以科学的总结,旧志积累的思想成果应该继承和发扬,否则,新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家是以前人提供的思想资料为前提来建立自己的学说的,任何一种新学说都不能超过前人提供的思想资料。因此,对于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切有用的东西,应当抱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予以鉴别和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对于前人修志的丰富经验,也应以科学态度,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