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

上传人:cind****622 文档编号:119525070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应用(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象与气候景观第四组 一 天象 气候与旅游 天象与旅游天象 原指天文 气象方面的现象 如日月星辰 霞光云雾等 此处则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 天文 气象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奇异景观 称之为天象奇观 由于天象奇观具有独特性 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 正好满足游客的求奇 求异的心理 所以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日晕 极光 日食 六行星连珠 气候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冷热干湿状况 直接影响到该地的植被生长和动物的种属 也影响到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状况 是一个地方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还决定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种类 影响到居民的结构形式 甚至于民

2、间的服饰与饮食 气候与旅游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 其中太阳辐射始终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气候还决定一个旅游地的旅游旺季 一般认为 当气候在10 23 相对湿度在65 85 风速在2m s左右 人体感觉舒适 为康乐气候 特殊的气候环境还能提供特殊的旅游项目 像寒冷地带冬季的滑冰 滑雪 山地气候夏季的避暑 休闲 疗养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塔克拉玛干沙漠 极地景观 藏族服饰 爱斯基摩人服饰 四川火锅 傣族竹楼 阿尔卑斯山滑雪 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云 雾 雨景云 雾 雨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 是温暖湿润地区或

3、温暖湿润季节常出现的气象景观 薄云 淡雾 细雨 赋予大自然一种朦胧之美 其中景物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 令人琢磨不定 这种景象常常使人感觉好像到了虚无飘渺的仙家境界 使人产生虚幻 玄妙 神秘之美感 黄山云海 黄山云海 庐山云海 庐山瀑布云 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 雾都 重庆 关中八景之草堂烟雾 峨眉十景之洪春晓雨 冰雪 淞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冰雪在我国北方 尤其是东北地区 冬季极为常见 在其他地区较高的山地中 也有雪景出现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关中八景之太白积雪 哈尔滨冰雪节 亚布力滑雪场 辽宁葫芦岛龙湾海滨滑雪场 淞分雨淞和雾凇 也是我国北方和各地山地冬季常见的一种美景 雨淞是寒冷时过

4、冷却的雨滴或毛毛雨碰到任何物体上很快就冻结起来的冰层 雨淞常见于冬季南方湿润的山区 雾凇又名树桂 是寒冷的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 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 颗粒状霜晶便称为雾凇 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过冷水滴 温度低于0 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 便会形成雾凇 吉林雾凇 庐山雨淞 佛光 蜃景佛光和蜃景都是气象中最神奇的景观 都是阳光在一定的地形和湿度条件下 经过大气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佛光 又称宝光 夏天和初冬的午后 山岩下云层中有时会骤然幻化出一个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的七色光环 中央虚明如镜 观者背向偏西的阳光 有时会

5、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 举手投足 影皆随形 佛经中说 它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 佛光其实并不神秘 它只是一种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佛光发生在白天 产生的条件是太阳光 云雾和特殊的地形 佛光出现时间的长短 取决于阳光是否被云雾遮盖和云雾是否稳定 一般出现的时间为0 5 1h 峨眉宝光 莫高窟 三危山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 湖面或沙漠上 有时眼前会突然耸立起亭台楼阁 城郭古堡 或者其他物体的幻影 虚无飘渺 变幻莫测 宛如仙境 这就是海市蜃楼 简称蜃景 这一奇妙景观是在晴空条件下 阳光穿透不同密度的大气层 在远距离折射和全反射时 将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产生的一种幻景 海市蜃楼的成像原理与变折射率透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即把海市蜃楼形成时的大气看成是一个巨型的变折射率的空气透镜 它使远距离的景物移近 放大 映现于天幕 蜃景不仅能在海上 沙漠中产生 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 蜃景的种类很多 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 可分为上蜃 下蜃和侧蜃 蜃景的两个特点 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 二是出现的时间一定 海市蜃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