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2403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5466890.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云港市2016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1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3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考点】汉字临摹【分析】做此类题一要严格照样书写,不多添,不遗漏,不颠倒,二要规范格式,标点符号单占一格,符合汉字短篇布局格式,三要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每一个字符,做到四不:不涂抹、不模糊、不歪斜、不错写【解答】做此题要注意用正楷或行楷工整的抄写,并注意正确美观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评】此类题属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系中考考试范围,有的考试单独设置卷面分,或者和作文评分放在一起扎实训练,是唯一应考途径2在下列个小题的

2、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1)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2)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 )(7)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8)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1)学而不厌(重点字:厌)(2)达则兼济天下(重点字:兼、济)(3)

3、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4)潭影空人心(重点字:潭)(5)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重点字:翁)(6)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重点字:濯、清涟)(7)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青)(8)落红不是无情物(重点字:情)【点评】名句默写的几个注意点:一是记住生僻难写字“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二是区分同音异形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三是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学

4、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C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D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考点】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十年是一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富有哲理的小诗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5、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设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D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揽胜。【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使用正确,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B使用正确,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

6、来,不公开露面C使用有误,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交通问题不是灾难,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D使用正确,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3分)(1) 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分)(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能超过6个字)(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考点】图(表)文转换【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1)做此题要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

7、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做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标题的拟定就要紧扣漫画的内容,此漫画中,一个人坐在一棵小树旁,耐心地等待它长大成材,以便砍伐由此可拟定题目(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漫画内容,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寓意等待一颗小树长大成才,以便砍伐,这说明大树已经被砍完了,这就归结到人类滥砍滥伐,无情破坏大自然的主题上来了由此就可分析出漫画寓意,这个寓意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揭露了什么,一是提倡什么答案:(3分)(1)示例一:耐心等待;示例二:守株待“伐”(2)示例一:鞭挞人们的贪婪和对自然无情的破坏;示例二: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点

8、评】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6名著阅读(8分)(1)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2)童年中“好事情”两次流泪各是在什么场合?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考点】名著情节【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名著阅读【解答】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做此题首先要熟悉名著内容,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能

9、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1)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第一次招安是太白金星提出的,这次孙悟空做了弼马温;第二次招安也是太白金星献计,这次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2)童年中“好事情”第一次流泪是被外祖母的忽视所感动“好事情”第二次流泪时因为要离开阿廖沙答案:(8分)(1)(4分)第一次招安,因为龙王和冥君状告孙悟空大闹龙宫地府玉帝本意派将降服,太白金星进言招安结果是授孙悟空弼马温,管理御马(2分,原因是分,结果1分)第二次招安,因为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将为孙悟空所败,太白金星献安抚之计结果是授孙悟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2分,原因是分,结果1分)(2)(4分)第一次流泪在外祖母家厨房举行的晚会上

10、;原因是“好事情”被外祖母讲的俄罗斯童话故事(关于伊凡勇士和米龙隐士的故事)感动(2分,场合1分,原因1分)第二次流泪在“好事情”整理东西准备搬家的时候,原因是“好事情”要搬家,与离开他的阿廖沙(“我”),心中难过不舍(2分,场合1分,原因1分)【点评】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大量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5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7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3分)8“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2分)【考点】诗歌阅读综合【分析】相见欢无言

11、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解答】(1)本题考点为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该类题的一般答题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手法指出手法)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根据句中“若”,可知,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钩”与“勾”谐音(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诗句含义的能力分析离愁

12、的特点,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剪不断”和“理还乱”,“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参考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13、点评】炼字型有关知识点: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

14、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