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2294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5429715.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逐渐被消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食物中的糖类在人体内要经过消化,最终生成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人体的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

2、化故选项错误;C、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在冰箱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碳酸钠粉末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L医用消毒酒精【分析】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和量筒容量接近的量筒,以减少误差B、根据氢气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方法,

3、题中要求收集纯净氢气C、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溶液的体积一般没有加和性【解答】解:A、正确,因为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选择和量筒容量接近的量筒B、错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得气体中混有空气,不是纯净的氢气C、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会精确到0.01g,所以无法称取D、错误,由于酒精和水的密度不相等,所以混合后体积不是20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称量容器的精确度进行考查,在实验记录数据时必须依据所选仪器的精确度进行记录,否则数据就没有意义了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

4、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分析】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B、微粒的核原子电子根据电子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具有稳定结构;D、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原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解答】解:A、若微粒为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有10个质子;若微粒为离子,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一定不是10个;故A不正确;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明,核外10个电子分两层排布;故B正确;C、

5、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若X=10,微粒为原子,具有稳定结构,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微粒为阳离子;若X10,微粒为阴离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阴离子4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ZnH2Cu(2)CuOCuSO4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不同【分析】利用两种途径的过程,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

6、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从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必须过量,所以要使用更多锌更多硫酸,制取相同质量的铜,铜只来源于氧化铜,所以消耗的氧化铜质量相等,利用这些关系解决此题【解答】解:因为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而都来自CuO,没有损失,所以氧化铜质量相同Zn+H2SO4=ZnSO4+H2,H2+CuOH2O+Cu 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ZnCuO+H2SO4=CuSO4+H2O,CuSO4+Zn=Cu+ZnSO4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Zn看上去都是相同的特别注意用H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

7、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2的量要多一些自然H2SO4和锌的量也要多一些,同时生成的硫酸锌质量一定不同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两种不同途径制取物质的考查,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变化过程分析相关量的关系,找到较为简洁的判断方法,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道综合题5下列各足量的物质分别在一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容器中所剩余的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是()A蜡烛 B红磷 C硫 D木炭【分析】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红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解:蜡烛、硫、木炭燃烧都能生成气体;红磷燃烧只生成固体,容器中所剩余的气体几乎都是氮气故选B

8、【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之间反应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已知,碘元素(I)有1、+1、+3、+5、+7等多种化合价,碘酸碘是由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3)离子构成的你认为它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中的()AI2O5BI2O7CI4O5DI4O9【分析】根据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碘酸碘是由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3)离子构成的,当I化合价为+1时,化学式可写为:I(IO3);简写为:I2O3;当I化合价为+3时,化学式可写为:I(IO3)3;简写为:I4O9;当I化合价为+5时,

9、化学式可写为:I(IO3)5;简写为:I6O15;当I化合价为+7时,化学式可写为:I(IO3)7;简写为:I8O21;通过比较I4O9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必须牢记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在书写化学式时要会灵活应用,正确书写化学式7下列物质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FeFeCl3BNaNO3NaCl CNa2SO4H2SO4DCO2Na2CO3【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铁,故选项错误B、硫酸钠转化为硫酸,假设能实现,对应的生成物是

10、硫酸和钠盐,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C、由NaNO3转化为NaCl,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钠盐,而硝酸盐和钠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8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C滤纸上有Ag、Cu、Zn

11、,滤液中有Zn2+D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Cu2+、Zn2+【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加入一些锌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锌粉能和硝酸银、硝酸铜发生反应,反应时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和硝酸铜进行反应【解答】解: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铜银,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A、若锌的量较少,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则滤纸上只有银;锌粉只和部分硝酸银发生了反应所以没有和硝酸铜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没反应的硝酸

12、铜(Cu2+)、生成的硝酸锌(Zn2+)和剩余的硝酸银(Ag+)所以该选项是有可能的;B、滤纸上有银、铜,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全部反应,溶液中不可能含硝酸银(Ag+)所以该项不可能;C、若锌粉过量,则滤纸上有银、铜、锌,则液中的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反应,溶液中只含生成的硝酸锌(Zn2+)所以该项有可能;D、若锌的量适量,锌粉只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且硝酸银恰好反应完,则滤液中没有Ag+,滤纸上只有银;由于锌粉量不足,没有和硝酸铜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铜(Cu2+)、硝酸锌(Zn2+);所以该选项是有可能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金属与盐

13、的混合溶液反应,置换的先后顺序为: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然后按照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置换9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在PH=5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HCO3、NaCl、Na2SO4BCuCl2、Ca(NO3)2、NaClCZnSO4、NaCl、KNO3DBaCl2、KNO3、Na2CO3【分析】pH为5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pH为5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NaHC

14、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Cl2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D、Na2CO3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特定离子的颜色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15、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分析】A、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分析;B、根据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铜,所以氯化铜的量从零开始分析;C、根据稀硫酸与锌一接触就反应生成硫酸锌分析;D、根据氯化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解答】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不能小于7故A不正确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铜,所以氯化铜的量从零开始,直至氧化铜反应完,不再增长,故B错误;C、稀硫酸与锌一接触就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使溶液在稀硫酸溶液的基础上质量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不再增长,故C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