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

上传人:ale****02 文档编号:119519502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含图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序 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其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按行业和市、区相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以往经验,特制定专项方案,希各施工人员遵照执行。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重庆富源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重庆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质量目标:合格工程本工程主要包括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地下食堂及地下设备间,风雨操场、现状教学楼及卫

2、生间、体育器材室、看台及主席台、消防控制室、其他(出地面交通空间、架空空间及管道井、架空连廊及消防通道、其他)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设计标高0.00相对于黄海高程281.3m,室内外高差为400mm;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防水合理使用年限为10年,防水卷材采用1.2厚合聚氨酯防水涂料+3厚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消防道路最小为4m宽,最大转弯半径为9.0m,消防道路沿建筑物环通并于综合教学楼廊道及风雨操场廊道车库顶部和底部穿过。教学楼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9m、3.6m,地下

3、局部一层、二层,地上六层,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I级,地下室外围护抗渗等级为S6,外墙防水采用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底板防水卷材为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保护层为50厚C20细石混凝土。建筑建筑面积为8628.93m2,建筑物总高度为22m。设有两条变形缝,教学楼长为62.25m,宽为32m,连廊为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26m,宽为7.8m。教学楼屋面设计为上人屋面,连廊屋面设计为不上人屋面。地下食堂,建筑面积月2821.25m,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术报告厅为998.82 m;地下设备间面积为774.14 m;风雨操场面积为996.06 m;现状教学楼面积为2795.4

4、m;体育器材室面积为513.27 m;看台及主席台面积为359.43 m;消防控制室面积为30.42 m;其他面积为1080.9 m;地下车库面积为3984.14 m。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规程DBJ/T50-074-20083、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年)4、重庆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渝建2012301号5、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18号)6、施工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三、地基与基础工程(一)、机械旋挖钻孔灌注桩 孔底虚土多1现象 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规范所要求的不大于5cm的规定。2原因分析(1

5、) 松散填土或含有大量炉灰、砖头、垃圾等杂物的土层,以及流塑淤泥、松散砂、砂卵石、卵石夹层等土中,成孔后或成孔过程中土体容易塌落。(2) 钻杆加工不直或在使用过程中变形,钻杆连接法兰不平,使钻杆拼接后弯曲。因此钻杆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造成孔径增大或局部扩大。提钻时,土从叶片和孔壁之间的空隙掉落到孔底。钻头及叶片的螺距或倾角太大,如在砂类土中钻孔,提钻时部分土易滑落孔底。(3) 孔口的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甚至在孔口周围堆积有大量钻出的土,钻杆提出孔 口后,孔口积土回落。(4)成孔后,孔口盖板没有益好,或在盖板上有人和车辆行走,孔口土被扰动而掉入孔中。(5)放混凝土漏斗或钢筋笼时,孔口土或孔壁土

6、被碰撞掉入孔内。(6)成孔后没有及时浇筑混凝土,孔壁长时间暴露,被雨水冲刷及浸泡。(7)施工工艺选择不当;钻杆、钻头磨损太大;孔底虚土没有清理干净。(8)成孔后,不及时浇筑混凝土,孔壁长时间暴露,水分蒸发,孔壁土塌落。(9)出现上层滞水造成塌孔。(10)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不够详细,对季节施工考虑不周。3预防措施(1) 仔细探明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避开可能引起大量塌孔的地点施工,如不能避开,则应选择其他施工方法。(2) 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钻杆、钻头应经常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钻杆、钻头应及时更换。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选用不同型式的钻头。(3)钻孔钻出的土应及时清理,提钻杆前,先

7、把孔口的积土清理干净,防止孔口土回落到孔底。(4)成孔后,尽可能防止人或车辆在孔口盖板上行走,以免扰动孔口土。混凝土漏斗及钢筋笼应竖直地放人孔中,要小心轻放,防止把孔壁上碰塌掉到孔底。当天成孔后必须当天灌完混凝土。(5)对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应选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一般来说提钻杆的施工工艺有以下三种: 1)一次钻至设计标高后,在原位旋转片刻再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2)一次钻到设计标高以上1m左右,提钻甩土,然后再钻至设计标高后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3)钻至设计标高后,边旋转边提钻杆。(6)成孔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7)干作业成孔,地质和水文地质应详细描述,如遇有上层滞水或在雨季施工时,应预先找出

8、解决塌孔的措施,以保证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8)钢筋笼的制作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以免变形过大,吊放时碰刮孔壁造成虚土超标,同时应在放笼后浇筑混凝土前,再测虚土厚度,如超标应及时处理。4治理方法(1)在同一孔内用本条预防措施(5)中第一种方法做二次或多次投钻。(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3)孔底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灌浆拌合,然后再灌混凝土。(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混凝土法及孔底夯实法解决。四、建筑、结构主体工程(一)模板工程1、模板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

9、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

10、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模板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

11、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

12、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

13、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

14、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4、接

15、缝不严 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