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519469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千年包公观后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年包公观后感千年包公观后感(一) 包公掷砚 廉字当前 -看纪录片千年包公有感 观看千年包公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包公掷砚。 包拯一贯服从朝廷的调遣,当年被视为蛮荒之地的端州,他也甘愿赴任,并做出了出色的政绩。除长子病故,要求回乡任职以便就近照顾家庭外,他从未向朝廷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 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宋史包拯传中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最典型的例子是,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载,他知庐州后,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希仁戳之,自是亲旧皆屏息.横行霸道的官员为之收敛,堂舅犯法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

2、者,民之贼也。他发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训,叮咛子孙务必将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几十年间,除朝廷给予的俸禄外,包拯没有多吃多占过一分一厘。 广东端州出产一种紫云般的石头,当地府百姓用此制作质地优良的宝砚进贡皇上和权贵。包公前任均借进贡之机,贪污多达数十倍于贡品之数的端砚据为私有,除个人享用之外还馈送权贵,大搞不正之风。包拯却一改前规,下令制砚数量不得超过进贡之数,榆次同时,他还要求属下,不允许他们索要一方宝砚,同时上奏皇帝宋仁宗,减少宝砚的进贡数量,减轻了百姓负担。当包公调离此地时,当地百姓悄悄将一方宝砚放入他的箱里,只有其下属包兴看到,包公发现之后,竟然取出端砚,随手丢落江中。 这个故

3、事,让我很受启发。包公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包青天,是他始终坚持洁身自好,为官清廉的结果。包公掷砚,扔掉的是有价的端砚宝物,获得的是不同凡响的大公和大廉,留下的是感动当朝和后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我们应该学学包公,时刻将廉字置于心头。 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作品选登(一) 编者按: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收看电视节目,撰写观后感。即日起,药都清风将推出观后感优秀作品选登,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传承包公廉政思想,积极弘扬包公精神,忠于党的事业,清正廉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千年包公观后感(二) 一身英气匡正义,两袖清风传千古 纵观上下五千年,细数古今数

4、代朝,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过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国家的栋梁,是大众的典范,是人民的偶像 当谈到精忠报国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岳飞;谈到义薄云天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关羽;谈到鞠躬尽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诸葛亮;谈到清正廉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包拯包青天。 从小就听过包公的故事,看过包公影片,从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影片里的包公是一个日审阳夜审阴、半人半神的人物,让人膜拜不已。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包公的认识,一千多年前的他,不仅仅演绎在荧屏里,他的精神更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福祉里。包公为官的清廉与公正,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佳话,也成为千年以来

5、执法执纪者勉励自身的标杆。 七弹王逵、谏免张尧佐的故事,称得上宋朝反贪打虎的典型。1043年,包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就相当于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其时,进士出身的王逵,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因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包公先后七次弹劾王逵,此前六次弹劾后,王逵仍顺利转任,继续被起用。最后一次,包拯在弹劾奏章中将矛头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残暴、猥滥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于后哉?终于,朝廷将王逵罢官免职。1050年,宋仁宗决定任命自己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声名狼藉的昏官、庸官张尧佐为宣徽使等四项重要职务。包公率领谏官上谏,反复数百言,言辞激烈以至唾溅君面,直至皇帝将错

6、误任命罢之为止。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就曾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 包公主持开封府时,城池汛期吃紧,而城内蔡河河道边常被一些权贵强占,修建楼房水榭供其游乐,导致水流阻滞,水患频发。包公即令限时拆除,对过限不拆的大人物、关系户,不论是谁,一律开具名单上报朝廷请求治罪。这样一来果然灵验,蔡河经整治疏竣后水畅其流,百姓称之为惠民河.其实细细想来,这一点像极了我们县今天开展的九城活动和征迁拆违,同是惠民利民的好事,偏有一些钉子户,依仗祖上余荫和个人利益至上,严重阻碍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脚步。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包公一身正气、两袖

7、清风、铁面无私、执法为民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包拯曾有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段话作为包公家训,被刊刻于石碑上,竖在堂屋中,作为严格要求子孙后代的铭,对今人也有所启迪。包公的这段家训,至今仍在合肥包公祠中,昭示来者。 千百年来,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历史的长河,为前人和今人,为热爱中国、崇尚清廉的外国人所敬重。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包拯出仕时写的这首戒廉诗,体现为民者愿,可作为政者师. 如今,我们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我们共产党人要学习包公,必须做到四讲四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必须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努力前行,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是包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