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9518959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 (无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1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64页例1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相同图形、相似图形的特点,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意义。2.经历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认识到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边长扩大或缩小的倍数。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是指边长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学习过程:一、自学1、复习:数学上学过的平面图形有 。2、学习例题1、观察比较教材64页例1中的前两组图片,完成下面的问题。(1)第一组图片形状 ,大小 ,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相同图形。(2)第二组

2、图片形状 ,大小 ,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相似图形。2、观察教材64页例1中的后几组图形,并用“放大”、“缩小”进行描述。3、预习自测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变化?从左往右看,图形( )了,从右往左看,图形( )了。二、互学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相应问题并订正答案。图1图22、看图完成从图1到图2,正方形放大了2倍,从图2到图1,正方形缩小了2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指的是边长的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还是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1)假设一根小棒的长度是( ),图1的边长是( ),面积是( );图2的边长是( ),面积是( )。(2)从图1到图2,边长扩大了( )倍,面积扩大了( )倍;从图2到

3、图1,边长缩小了( )倍,面积缩小了( )倍。3、可见,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指的是( )的扩大或缩小的倍数。4、提出组内疑惑或发现。 三、展学 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 ),叫做图形的缩小。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 ),叫做图形的放大。 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 ),大小( )四、查学(一)基础巩固题1、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2、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 )了,从右往左看,图形( )了。图1图2(二)综合应用题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 )倍,从图2到图1,

4、图形缩小了( )倍。你是怎么想的?(三)拓展研究题1、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2、有条件的学生,在电脑上用鼠标指向窗口或图片的一个角,并拖动鼠标,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根据班级情况布置练习十七上的题七、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2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65页例2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过程设计:一、自学1、例2中

5、第1小题这两个图形是( )图形,把左边的图形放大( )倍,得到右边的图形。2、自学例2自学65页例2的(2)按要求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3、预习自测(1)、完成65页课堂活动。(2)、把下面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2、在火柴棍摆出的大等边三角形中,可以放多少个小等边三角形?二、互学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相应问题并订正答案。 2、小组内质疑探究怎样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因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指的是边长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所以画放大缩小图时,应首先算出( )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斜边不好计算,可以不计算吗?为什么?根据计算出的边长,在合适的位置定下图形的顶点,再连起来就可以了。3、提出组内疑惑或

6、发现。 三、展学画放大缩小图的方法: 四、查学1、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再将它放大1.5倍。 2、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得到3个不同的长方形,画在了右面的方格纸中。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 根据班级情况布置练习十七上的题七、教学反思 比例尺第1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68页例1和例2中(1)学习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过程设计:一、自学1、把较大的图画在纸上

7、,通常将图形( ),要画出较小零件的平面图,通常学要把图形( )后画在纸上。2、自学例1(1)你打算用1个方格的边长代表多少米,并画出教室平面图。(2)量出在图上的长宽是多少厘米? (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对应的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3、自学例2理解比例尺1:4600000表示的意思。 4、预习自测(1)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有单位吗?为什么? 2、比例尺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cm,图上2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cm.5、我的疑惑 二、互学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相应问题并订正答案。2、小组完成(1)从富顺到泸州的公路长80千米,画在一幅地图上只有5厘米长,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8、2)一个手机零件长2毫米,画在图上长3.2厘米,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3、提出组内疑惑或发现。 三、展学1、比例尺的意义:2、计算比例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四、展学2、完成69页上课堂活动1、2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 根据班级情况布置练习十八上的练习题七、教学反思 比例尺第2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68页例2(2)和69页例3学习目标:1. 理解线段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2.能将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相互转化。3.能根据线段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学习重点:理解线段比例尺及应用。过程设计一、自学1、什么叫做比例尺?举例计算比例尺。 2、自

9、学例2(2)(1)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怎么计算的?(2)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米。图上2厘米,代表实际( )米。(3) , 叫做( )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是( )。3、自学自测(1)小红家到书店的实际路程是多少米?(2)甲乙两个村庄间的实际距离是4千米,按照下面的比例尺,图上应画多少厘米?(3)按1:3的比例将图形缩小后,画在方格纸上。4、自学例3 (1)怎样理解1:2000 (2)问题1中知道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怎样求图上距离?应注意什么? (3)问题2中要想求旱冰场的实际占地面积,就要知道旱冰场的实际长和宽。知道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应注意什么? 5、我的疑惑 二、互学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相应问题并订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