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16519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7《海思》课件 鄂教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 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 2.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 3. 品味大气磅礴的语言,感受大散文的魅力 。 过程与方法: 1. 提取信息,学习写阅读提要。 2. 从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中学到自己能学到 的东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大海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心灵的家园。培养自己热爱大海、 热爱家园的感情。 关于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 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长期任 新闻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 政论家,曾荣

2、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 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 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 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 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 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 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 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 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 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 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 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 ?、

3、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 起较大反响。 晨曦中的大海 微浪迭起的大海 乌云笼罩的大海 拥抱小山的大海 拥抱小山的大海 一望无涯的大海 一望无涯的大海 和谐静谧的大海 和谐静谧的大海 孕育生命的大海 给人类灾难的大海 题目解说 由“海思”二字可以看出,本文重点是写自 己看到大海以后的联想和思考,属于学者 型的范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 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读文如睹其人 ,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 。 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驰骋chng 掬饮j 皓月ho 休憩q 蜿蜒wn yn 觅m 词语积累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 做成。 呼啸:发出高

4、而长的声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 休憩:休息。 蜿蜒:曲折延伸。 词语辨析 悠闲 清闲 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虽然都含有“闲”字 。但“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则指清静 、闲暇。 休憩 休息 两个词语都表示“休息”,但它们的语体色 彩不同,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既用于 书面语,也用于口头语。 整 体 感 知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 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只有 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读文 如睹其人,大气者方能成就大事业。让我 们从头来感受一遍此文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 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 系。作者纵情赞

5、美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 们感受到人类乃至人类历史在大海面前的 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 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 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读到此处,我们 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大海深沉的爱。 全文分为“写景联想沉思”三部分, 结构很清晰。三部分之间又用了恰当的过 渡衔接的句子,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开头 ,作者写到了漫天漫地的水构成了海的博 大广阔,不断涌动追逐的波浪形成了波澜 壮阔的海面,与礁石搏斗的惊涛骇浪激荡 起人们的热血。海景,可以写的东西太多 ,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样的场面呢? 任何一篇写景之作都要考虑怎样为情服务, 作者这样选择也是为了更为广博的联想。 在这片海景中,

6、渺小的人自然遁形,海的 深和阔无限放大,以至于作者觉得大海像 一个神秘的梦。这神话自然引起了作者的 联想。作者由站在海边的感觉“被织进 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 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 种缥缈,一种思想的驰骋”,展开了思想的 翅膀。 神秘的百慕大、海岭、海沟、海底古城 这个蓝色的神秘世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谜 。海的包容力让人惊叹,它聚集了世界上 所有的水,它汇拢了亿万年的历史、五大 洲的文明。因着大海的古老,她见证着世 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于是,我明净的心头 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作者乘船返回, 在海浪的摇动中,他又产生了新的思考。 大海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

7、明的 摇篮。 正因为大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终又成为 了人类心灵的归宿。结尾句含蓄的表达了 作者对大海的深沉的爱,爱她的博大精深 ,爱她的包容一切,爱她给与人类心灵的 慰藉。海让人心胸更宽广,让人眼界更开 阔。难怪有位伟人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 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自主探究 1.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 从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织进一张蓝色的 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 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飘渺,一 种思想的驰骋”,从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 海过渡到写心中的大海。 2.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 样的? 引导

8、学生明确作者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 和广”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 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作者 心中的海的形象。 眼前的海 眼前的海 眼前的海 眼前的海 眼前的海 3.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 情? 作者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 爱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品味海思第二段 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 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 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 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 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最好?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 生将朗读设计落到实处。 学情反馈:在这一

9、过程中,教师明确细致的要求 ,确实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如果能配以音乐朗 读,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题为“海思”,那么作者围绕海作了哪些 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 这一步 只要求学生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谈出自己 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只 要言之成理就行。 (这一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 有自己的思考) 学情反馈:学生基本上能从作者联想 奇特的角度去讨论,但作者为什么会 有这种思考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沉思“ 海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却心存疑惑。 教师应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 散文”观,让学生在作者作品风格和 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 特色赏析 1. 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

10、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 课文取名为“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 。面对大海,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 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的博大联 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 海所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 环到跨越时空的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 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者独特的感受 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 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 的联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 为奇特的是感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 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命的摇篮,更像是 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依恋正是 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 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 使文章的主题

11、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大气磅礴的语言 文章吸引人的还有它气势磅礴的语言 ,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爽。比如:“本来 ,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 ,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的摇 着,摇着,摇出了浮游生物,摇出了鱼 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 到有猴、有猿、有人。”“科学家说,物 质是不灭的,那么捧起一掬海水, 这里该有属于大禹那个时代的氢,也该 有哥伦布呼吸过的氧。”“那清风碧波, 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 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无论是写 景,还是由景致产生的联想,都显得特 别的大气。品读这样的语言,让人的眼 界变得开阔,胸襟变得恢宏。生活中的 点滴不如意又算得

12、了什么?人的心灵在 接受着洗礼。 3. 生机盎然的景物描写 文章的第2段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场景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海雄壮的美。在这 片生机盎然的大海里,我们看到了水构成的 天与地,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 湿蒙蒙的雾,构成了这个庞大的世界。天边 垂下的波涛、地心里泛起的浪花,像大军、 像野马、像棉垛作者调动了一切可以调 动的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入 手,将海的壮美浓墨泼洒,极尽描绘之能事 。 特别是描写站在礁石上感受海风、海浪的洗 礼这一段,作者已将心这一特殊感官与大海 融为一体。为了将景致表现得更为真切,作 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如:“那从天边垂 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

13、排,浩浩荡荡,如 冲锋陷阵的大军”,“他们笑着、叫着,舔食 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 走,欢腾飞跃”等,场面显得格外壮观,又 特别真实可感。同时,作者又选用了恰当的 动词和形容词,将场面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 淋漓尽致。 主 题 理 解 “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 一汪蓝色的沉思”,作者 “思”了些什么? 对此你面对大海又作 何思考? 拓展想象训练 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 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 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 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 限,越多越好。 拓展想象训练 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

14、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 拓展想象训练 “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 上。”“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 文学家关于书的比喻,它还可以比 喻成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 ,请口头表达。 美国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地球上最 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请你作合理想象。 创新提示: 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娱乐,不能买 幸福;能买房屋,不能买家庭;能买选票,不 能买人心 0是一块空地,可种五谷;是烟圈,虚度年华 ;是铁环,组成坚韧;是战鼓,激人奋进 书是进步的阶梯、知识的源泉、驶向知识海 洋的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时引导。) (这一过程是在阅读文本基础上进行的延伸与拓 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 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深入观察 、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写 一点自己的思考。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 察、潜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进一 步体验一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 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