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9515693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XX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20年月- 44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方案概述11.1 项目目标11.2 数字环保概念11.3 数字环保的发展21.4 项目建设内容31.4.1 建设环境监控中心大楼31.4.2 建设全国领先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41.4.3 建设数字环保51.4.4 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51.4.5 建设环境安全管理指挥平台5第二章 数字环保系统现状和需求分析62.1 数字环保系统的现状62.2 总体需求分析62.2.1 建设核心业务管理平台62.2.2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72.2.3 建设“图上数字环保”7第三章 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方案83.1

2、 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架构设计83.1.1 企业前端层和在线监测层83.1.2 中心管理层93.1.3 环保信息发布层143.1.4 环保远程管理层15第四章 项目预算164.1 本次项目中心管理层可能需采购主机设备清单164.2 主要设备建议配置清单164.2.1 IBM P6 550小型机164.2.2 IBM N6040184.3 主要产品介绍194.3.1 IBM Power 6 550 服务器194.3.2 领先的POWER6性能214.3.3 卓越的扩展性和大容量214.3.4 应用可用性214.3.5 灵活选择操作环境214.3.6 提高利用率和能效224.3.7 全面整合,简化系统

3、224.4 IBM N6040存储254.4.1 N6040产品功能254.4.2 IBM 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特性与优势284.4.3 IBM 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技术规格304.5 IBMX3850 X5334.5.1 概述334.5.2 特性及优势344.5.3 规格36第一章 项目方案概述1.1 项目目标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子孙千秋的明天,中国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态度重视环境,并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加以改善。 环境保护与污染源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是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向公众负责

4、的服务型政府提供环境监测、优化、管理,污染源控制、治理、消灭,政策制定、检验、评估、修正,并进一步探究环境问题成因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本方案采用世界先进的业务流程引擎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使环保局各科室间的信息高效共享并进行协同业务处理,实现无纸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及业务办理水平。 此次项目亮点如下:1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监控大楼。2率先实现向智慧环保的转变。3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4率先成立环保管理中心。5移动执法。6强大的民生检测能力。7强大的污染源监测监控能力,现场核查代替现场检查。1.2 数字环保概念数字环保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环保业务

5、和环保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环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移动办公、环保执法自动化和规范化。数字环保由环境监管信息集成系统、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及综合报告系统组成。数字环保”通过远程环境管理平台、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收集、整理环保信息资源,建成环境电子信息资源库,为环保部门和社会提供广泛、完善的环境数据查询服务。环境数据涵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排污收费管理、工业污染源远程监控、12369信访举报和水、气、声自动监测等系统数据。1.3 数字环保的发展数字环保已经经历了三代。 以短讯为基础

6、的第一代移动办公访问技术存在着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此外,由于短讯信息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令用户无法忍受的严重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早期使用基于短讯的数字环保执法系统的部门纷纷要求升级和改造现有的系统。 第二代数字环保采用了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WAP网页,以 实现信息的查询,部分地解决了第一代移动访问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移动访问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极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办公 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WAP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的政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使

7、得第二代访问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第三代数字环保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该系统同时融合了无线通讯、数字对讲、GPS定位、认证及网络安全隔离网闸等多种移动通讯、信 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一线值勤环保执法执法人员提供了一种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通过数字环保执法系统,环保执法人员可以对环保业务资源库、污染源信息、污染企业信息、案件、公文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环保业务信息的支持,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

8、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环境应急监控中心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通知环境监察中队。环境监察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查处。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环保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1.4 项目建设内容为了实现从传统环保向数字环保的过渡,本次项目预想从5个方面完成对整个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1.4.1 建设环境监控中心大楼设计理念:“舒适而节能、方便而环保、超前而时尚”各楼层功能:1生态文明教育馆(一楼):分固定馆和动态馆,其中固定馆

9、1200平方米,分为低碳生活区、静脉工业展区、循环经济展区、节能减排展区、环境知识互动区、生态文明区、视频教育区等展示单元。动态馆800平方米,用户各类特定主题的宣传,如6.5环境日、世界地震日等。2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二楼):分为中央控制室(指挥中心)500平方米,数据中心机房500平方米,报告大厅(培训中心)1000平方米。3环境监测实验中心(三、四、六楼):分别是气体实验室、水试验室、固废实验室、土壤污染实验室、辐射实验室、应急监测实验室,合计6000平方米。4环保管理服务中心(五楼):分为环保局行政管理人员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和区环境监察大队办公用房800平方米。5辅楼(一楼):分为食

10、堂400平方米和环境应急装备室100平方米。6辅楼(二楼):分为活动室300平方米和空气自动站200平方米。1.4.2 建设全国领先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突出民生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控。重点完成12大系统的建设。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2气污染源监控系统3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4水污染源监控系统5噪音监测系统6烟尘监控系统7辐射源跟踪管理系统8电磁(电离)辐射源监测监控系统9碳排放总量跟踪管理预警系统10减排量跟踪管理预警系统11危险废物跟踪管理系统12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系统1.4.3 建设数字环保为实现传统环保向数字环保、智慧环保转变,将重点建设3大数字环保平台。1建设核心业务管理平台 2建设环境数据中心

11、3建设“图上数字环保”1.4.4 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固定馆:一次装修完成,主要以宣传生态文明为宗旨,功能区包括低碳生活区,静脉工业展区,循环经济区,节能减排区,环保知识互动区,生态文明区,视频教育区等多个展区。动态馆:根据需要布展,可以用于宣传节能减排,森林XX,环境安全,地震等方面的内容。动态宣教栏:计划在人口密集区建设多个LED屏,宣传生态文明。1.4.5 建设环境安全管理指挥平台建设集环境安全隐患预防性管理、应急信息平台、应急指挥为一体的环境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环境隐患预防性管理和应急救援指导的作用,主要建设项目包括:1现场信息传输系统增设一套车载移动监控设备2重点开发环境安全隐患预防

12、性管理系统3环境应急信息平台(专家系统)增加气体扩散模式的开发第二章 数字环保系统现状和需求分析2.1 数字环保系统的现状现有的环保系统属于传统环保的范畴,监控能力差,反应速度慢,执法和管理难度大。现有的环保系统核心业务管理平台落后,数据凌乱,缺乏预警能力,环保局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数据实时交流的能力缺乏,工作缺少统一的流程管理平台。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设备比较陈旧,覆盖面比较小,采集频次达不到要求。致使数据中心无法获得及时,全面,有效的环境数据,对环境的监控能力较弱。现有的数据中心由多台陈旧的PC服务器和存储构成,运行能力差,数据处理速度慢;系统不够健全,数据处理不够全面详细;设备扩展性差,不能

13、适应业务的飞速增长。现有的数据中心不具备对移动执法的支持能力。现有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陈旧,不够直观,覆盖面小,响应速度慢,处理方式落后,无法达到数字环保和智能环保的要求。2.2 总体需求分析本次数字环保系统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传统环保向数字环保、智慧环保的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次项目将完全如下建设。2.2.1 建设核心业务管理平台1) 建设各工作模块。分为领导管理模块、污染控制工作模块、项目审批工作模块、监察大队工作模块、重监科工作模块、监测站工作模块。实现数据整合,信息预警、任务自动生成的目的。2) 完善和建设局外网和内网办公系统。实现部门间、上下级、工作人员间的文件快速传输、资源共享和实时

14、交流,达到各项工作程序化流转、网络化监控和电子化查询的目的。2.2.2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1) 完善升级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拓展污染源数据采集的渠道、范围和频次。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采集智能渠道。2)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强化基础数据的清理、统计、分析,建立健全的、易扩展的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分类体系。3) 建设移动执法。确保现场执法程序的规范化、执法的高透明度,最大限度的堵住管理漏洞、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依托环保移动执法平台,实现现场笔录、现场打印处罚告知书,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透明度的目的。2.2.3 建设“图上数字环保”数字环保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讯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的所有环保业务,实现

15、环境管理信息整合和量化管理。图上数字环保是以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形成XX“数字环保”一张图。在这张图上实现实时监控、信息查询、分析统计、空间分析展示等功能。第三章 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方案3.1 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架构设计3.1.1 企业前端层和在线监测层本次方案计划将由政府部门带头建设,带动XXXX区的一批企业部署环境监控系统,使得数字环保系统能更好更全面的采集XXXX区的环境相关数据,对的环境污染做出更快更及时的响应。计划部署的监控系统如下:序号项目计划数量1水环境自动监测站(政府投资)1套2空气自动检测站(政府投资)3套3烟尘监控系统(政府投资)3套4噪音监测监控系统(政府投资)4套 5道路尾气监测(政府投资)1套6辐射源监测监控系统(政府投资)2套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