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1285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5396834.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来源:学科网ZXXK【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

2、化,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药品D稀释浓硫酸【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3、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

4、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涨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的热涨冷缩,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温度的升高

5、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的体积、分子的数目不变,分子遇热运动加快,遇冷运动减慢;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奖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B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6、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

7、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30 40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来

8、源:学科网ZXXK 36.6 37.0来源:学科网 37.3来源:Zxxk.Com 37.8来源:学科网ZXXK 38.4 KNO3 13.3 20.931.6 45.863.9 85.5110 138169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D60时,将11gKNO3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A、要比较溶解度,应指明温度,故此选项错误

9、B、从表中数据可知,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此选项正确C、从表中数据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故此选项正确D、从表中数据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11gKNO3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溶解度及意义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应用6. 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油库、面

10、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解答】解: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B、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

11、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D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7.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打开阀门,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打开阀门,紫色小花()A变红色B变蓝色C变白色D不变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二

12、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根据碳酸显酸性即可作答【解答】解:若关闭阀,打开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若关闭阀门,打开阀门,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故答案为:A【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8.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C推广使

13、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分析;B、根据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分析;C、根据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能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D、根据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解答】解: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故A正确;B、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合理不能禁止,故B错误;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能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绿色的含义,知道

14、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消费等9. 已知,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则下列物质中乙醇(C2H5OH)互为同系物的是()ACH3COOHBC4H9OHCHCHODC3H8【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以及有机物的分类进行解答【解答】解: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乙醇(C2H5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醇类,CH3CO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羧酸类,HCHO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醛类,C3H8属于烯烃,且C4H9OH与C2H5OH相差2个“CH2”原子团,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较易10.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FeSO4溶液(CuSO4)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CH2(HCl)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DKClO3(KCl)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