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1113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534964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冲破坚难险阻,勇于开托创新。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 )唤,也是一种游子对家的眷恋。文化之根由人心承载,而召唤与眷恋,本身就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着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流淌着中国人的文化血脉,进而衍( )生出一种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很多城市开展,不少大

2、楼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B在襄阳春季汽车巡展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 C在襄阳“四个一”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让人目不暇接。 D汉十高铁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数据显示,除夕当晚有超过近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抢到春晚红包。 B春节期间,10台消防车和200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C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经过汉江环保志愿者和部分市民的共同努力,才使老龙堤沿岸的垃圾清理干净。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对

3、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 , , , ,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A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追慕自然,信仰自然 B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耕种自然,投身自然 C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信仰自然,追慕自然 D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种自然6名著阅读。(2分) 高尔基曾对他的小说童年中的人物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段话中的“她”就是小说童年中的人物: ,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受“我”的爱戴,是因为她: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

4、分)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坚定了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信念。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过零丁洋,见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A ”的豪情壮志;漫步赤壁,体会杜牧“B ,C ”的抑郁不平;下马白沙堤,欣赏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D ”的西湖美景;来到边塞,惊叹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E ”的奇异美景;来到南山,感悟陶渊明“F ,悠然见南山”的自在闲适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同桌小明是个“学霸”,他的观念是“有时间不如多做几个题,锻不锻炼不重要,只要我加强营养,一样可以身体好”。你觉得他的观点不对,这样对他说:

5、“ 。”(2分)9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关注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开展了“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8分) 【巧辨对联】对联搜集小组在枣阳明清古民居收集到了几幅对联,请从备选项中找出一联,与上联相对。(2分) 上联:忠厚留有余地步 下联: 备选项:A勤劳是经世文章 B处世无奇但率真 C和平养无限天机 D肯吃亏不是痴人 【乡土发现】在走访探寻过程中,你发现了家乡在衣食住行方面特有的民俗特征,你将用什么方式介绍?(2分) 示例:民俗文化展览 方式: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邓城是襄阳城

6、市的根。襄阳最初就是在邓城起源、扎根。唐宋时期还是作为县治存在的,建国时期城墙城门的保护都还比较完整。后来耕作造田,城垣越来越低,护城河越来越浅,宁国寺也倒塌掉。邓城的外围已成了工业园区。 材料二: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材料三:拾稳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立10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南

7、漳古山寨引起全国关注,是从拾穗者的图文记录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开始。此外,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重生”,漳纸工坊的落成,其中都有拾穗者的汗水。保护文化遗产,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广告设计】请设计一条公益广告用语,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2分)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诗词赏析。(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上阙中,词人以“老”衬“狂”,更表现出 。(2分)11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2分)(二)

8、文言文阅读。(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

9、【注释】本:根。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 则思善建不拔者 B水陆草木之花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野芳发而幽香 D固以树德 中无杂树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濯清涟而不妖。15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 ;养竹记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2分)16我国儒家美学思想中,向来就有“比德说”。即人对自然物的欣赏和赞美,是基于自然物的某种特征、象征人的某些美德

10、。说说乙文以“竹”象征了君子哪些美德?(2分)(三)散文阅读(13分)锄卢海娟磨得锃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橫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锃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掮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

11、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直到庄稼扬花授粉时,农人才把锄高挂在檐下,这是农闲季节,乡下人把这段时间叫作“挂锄”。此时的锄是默默地站在檐下向地头张望,此时庄稼们全都有了隐私:有的正在热恋,有的害了相思,能帮助它们的只有蜂蝶虫蚁,只有多情的风儿,它们要在宁静和安谧中幸福地相爱,然后从容地受孕。曾

12、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洇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那时觉得锄就是刑具,让岁月变得暗无天日,那一种疲惫与痛苦,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丢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

13、暗枯朽,已被虫子蛀蚀转眼间,锄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塑料的参与,既可以改变土地的墒情,又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就算不扣薄膜,撒了种,趁细雨天气土地潮湿,打一种叫作“封闭”的农药,也可以把草们点缀春天荣华一世的梦想彻底封存在冰冷干硬的土里。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

14、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是属于农人自己的餐桌的。它们还停留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中,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17通读全文,依次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作者对“锄”表现出的三种情感态度。(3分)18赏析第四段中的画线句。(2分)此时的锄是默默地站在檐下向地头张望。19文中第五、六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痛恨”锄以至“摆脱”锄?(2分)20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3分) 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21高科技的发展带来农民劳动的减轻与作物的丰收,但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3分)(四)说明文阅读。(13分)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