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1035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_5446410.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分)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分析】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6%,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解答【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6%,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答案选B【点评】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要准确记忆,如空气的成分、氢氧化钠的俗称等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2、轮胎爆炸B灯泡通电发光C石油分馏D用食醋除水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轮胎爆炸只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灯泡通电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用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

3、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氢气C石墨D铜片【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发生了分解反应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O2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必须用MnO2作催化剂D铁丝在O2里燃烧,能看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分析】A、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O2里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

5、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O2,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常温下就能分解,不一定用MnO2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O2里燃烧,能看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称量氢氧化钠C稀释浓硫酸D测定溶液的pH【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

6、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

7、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B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燃烧法能够区分羊毛和涤纶D发现煤气泄漏时,应打开排风扇开关通风【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B、根据汽油能够溶解油污进行解答;C、根据纯毛织物和涤纶的成分和燃烧气味判断;D、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解答】解:A、甲醛有毒,所以不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故A错误;B、汽油去油污是利用了溶

8、解原理,而不是乳化,故错误;C、纯毛制品灼烧时有烧焦毛发的气味,故C正确;D、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煤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D蔬菜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碳的性质、单质的概念、活性炭的吸附性、蔬菜中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正确;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C、活性炭不能吸附可溶性钙

9、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D、蔬菜主要提供的是维生素,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碳单质的性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一定是放热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分析】A、运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盐有可能是沉淀解答;B、运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水就属氧化物解答;C、运用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解答;D、运用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解答【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盐有可能是沉淀,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硫酸

10、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A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水就属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C、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C说法正确;D、中和反应酸和碱属化合物,生成的盐和水也是化合物,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放热,属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可能溶于水也可能不溶,比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平时要注意有特殊现象的化学反应9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A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NO3)2、

11、Mg(NO3)2B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NO3)2、Mg(NO3)2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NO3、Zn(NO3)2、Mg(NO3)2D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NO3、Cu(NO3)2、Zn(NO3)2、Mg(NO3)2【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镁铁铜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不能与硝酸镁所以:A、当锌粉恰好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滤纸上有Ag

12、、Cu,滤液中有Zn(NO3)2、Mg(NO3)2,故A正确;B、当锌粉过量时,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NO3)2、Mg(NO3)2,故B正确;C、当滤纸上有Cu时,溶液中不可能有AgNO3,故C错误;D、当锌粉不足,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时,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NO3、Cu(NO3)2、Zn(NO3)2、Mg(NO3)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10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要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先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B要除去BaSO4中的BaCO3:取样,加足量稀

13、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要区分NaOH和Na2CO3两种白色固体:取样,加入足量水,观察D要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钠:先加入足量水,然后过滤,蒸发【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B、根据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和盐酸反应进行解答;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都放热进行解答;D、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先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故A错误;B、BaCO3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

14、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且难溶于水,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都放热,所以不可用加入足量水,观察温度变化的方法区分NaOH和Na2CO3,故C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钠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不能用加入足量水,然后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钠,故D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地壳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2)两个铁离

15、子2Fe3+;(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分析】(1)地壳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解答】解:(1)地壳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