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509805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

2、。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米,树龄有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清,云南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在日记中说

3、,他到凤庆时,住在一位梅姓老人家里,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普洱茶在清代是贡茶,正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普洱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茶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发展了多年后还有生命力吗?茶业是云南广大地区“衣食万户”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还有生存和竞争能力吗?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回答的大问题。实际上,茶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特有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茶业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领域。茶业的发展,依托于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价值。这种价值是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体味出来的,是

4、通过现代科技而深刻认识的。一片小小的茶叶,包含着多种有机化合物,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延伸出一串长长的产业之链。茶能解渴生津,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于服药,曾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当时的日本人荣西来中国学习,参与茶事活动,回国后说:“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木。山若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历史上和现实中爱好茶饮之人,多是健康长寿者。茶饮从中国传出,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许多专家预测,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目前,茶饮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既有纯茶饮料,又有混合茶饮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

5、和瑞士雀巢公司都在开发茶饮料。从发展趋势看,茶饮料市场不断扩大,茶饮料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大产业。茶食品指含有茶叶的食品,既有主食,也有副食和零食。茶米饭、茶面包、茶点心、茶饼干等已经面市,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食用茶叶比喝茶更能全面地摄取茶叶的有效成分,更有利于人们养生延年。一旦茶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茶产业的根基就非常深厚了。茶叶的多种有机化合物中,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效成分。比如,茶多酚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防癌抗癌有明显作用。氧自由基能引起细胞功能衰退,导致人体衰老,是“百病之首”,而茶多酚则具有极强的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功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茶叶中的药用

6、成分提取出来,可生产出防治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病症的系列药品。茶叶中的茶色素色彩艳丽,着色效果好,稳定性极佳,本身含有多种营养保健物质,是食品、饮料最理想的着色剂。利用茶叶成分,可以制造化妆品、芳香剂、防氧化剂、除臭剂,可以制造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有益人体健康的纺织品。茶叶还可以用作饲料,茶饲料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喂猪可以提高瘦肉率,喂鸡可以提高产蛋率。随着人们对茶叶功效认识的不断深化,茶叶发展正在经历一场革命。随着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茶产业必将成为前景光明的、永恒的产业。茶与农业现代化云南是农业大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十五”期间云南经济发展的基

7、础和前提。农业现代化从何入手?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只能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造、提升粮、油、畜、果以及烟、糖、茶、胶等传统产业,使之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从云南实际出发,特别需要振兴的是茶业。目前,云南茶业产值不算大,只有十几亿元,但茶业在云南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茶业是“衣食万户”的产业,全省大多数地方都种茶,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口达万,茶税构成许多地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例如,凤庆县有万人种茶,几乎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以上,茶税占县财政收入的。勐海县农民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都来自茶叶。其次,云南贫困山区面积大,人口多,贫困群众吃盐穿衣,供孩子上学,主要靠茶叶收入。对他们来说,

8、脱贫靠茶叶,致富也要靠茶叶。第三,茶业是成千上万的农户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产业。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迎面涌来,千百年来生活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环境中的农户怎样适应这种形势呢?生产出无污染、高质量的茶叶供应国际市场,是一条现实的出路。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振兴云南茶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振兴云南茶业的条件是相当优越的。生态条件好。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地处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而湿润,日照短而多雾,土壤有机质丰富而排水通畅,茶叶嫩度好、茸毛多,芽叶内含物积累高。早春回温快,春茶上市可以比闽、浙茶叶早一个

9、月以上;采收期长达个月,有利于均衡生产。云南茶叶生产以资源采集型为主,开垦山坡地种植,基本无污染,农药残留量低,茶叶品质高,甘醇回味,经久耐泡。云南这种生产高品质茶叶、建设世界一流茶区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还有利于发展特殊优质半发酵茶,如台湾的乌龙茶等。种质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个种、个变种茶组植物中,云南有个种和个变种,其中个种和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云南广袤的高原、山谷、丘陵上生长的不同类型的大茶树和古茶园,以及省茶科所建立的现代茶树资源圃,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树资源活体园。云南独有的大叶茶种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良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外良种和国

10、内其他茶区的小叶种。生产历史悠久。云南茶叶生产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宋以来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逐步形成的普洱茶成为茶中珍品。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制作加工经验,形成了名牌产品,形成了广大的市场,也创造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云南茶文化。茶园面积大。全省茶园面积已达万亩,采摘面积万亩,均居全国首位。科研力量较强。省茶科所设在勐海,有科研人员多人,建立了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着份种质资源,培育出“云抗号”等优良品种。思茅茶树良种场有科研人员人,经营试验茶园亩,建场年来共繁育良种苗木多万株,推广到全省多个点,成为种苗科研、生产、加工的基地。云南农业大学设有茶叶专业,培养高等茶叶技术人员。一些地区的

11、农校还设有茶叶专业,培训中等专业人才。经营机制较新。农业现代化要靠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年代中期的“三结合一体化”到今天的农业产业化,云南省茶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思茅地区以“三结合一体化”形式建设的万亩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型大茶园和加工厂,已初步实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年创产值超亿元。龙生公司直接管理的茶园面积在万亩以上,带动以种茶为主业的茶农就有户、人,其中光是从昭通地区转移来的特困群众就有人,茶户年均收入已达元。大渡岗茶叶实业公司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将国家、集体、个人连接起来,合理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大渡岗”优质品牌打开了销路,站稳了市场。在国

12、家投入和银行贷款未增加的条件下,茶场发展起万亩茶园,使周边大渡岗、勐万两个乡茶农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些不断创新、成长的茶叶农工贸一体化龙头企业为茶叶产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前景好。据专家预测,茶叶将主导世纪的饮料市场。世界茶叶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有机茶增长较快,年均增幅以上。国内消费潜力更大。比如,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只有克,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约克的水平,也大大低于日本等国克的水平。近年来,全国各地到云南采购茶叶十分活跃,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广西横县年产万吨茉莉花茶,其中的茶胚来自云南。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年自营出口万吨,创汇约多万

13、美元,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茶业振兴十策云南茶园面积全国最大,茶叶产量全国第三,发展潜力不小,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重点发展烟草、矿产、生物、旅游产业的同时,对茶产业发展思路、指导思想、技改、投入等重视不够,科技含量低,单产低、品质差;加工工艺落后,名茶少,品牌杂;缺乏营销手段,市场占有率低;管理水平落后,销售环节多,税赋重,茶叶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效益不佳。以勐海茶厂为例,那是生产“大益牌”普洱茶的龙头企业,有时年出口订单远远超过当年的产量。但由于企业包袱和税赋重,缺乏资金收购原料,很难达到精制加工的生产规模,从而使一个市场看好的企业成了亏损户。从云南茶叶生产的整体水平看,由于

14、没有统一标准,集约化程度低,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参与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困难和差距是潜力所在,挑战和风险是动力之源,云南茶产业正面临一个重大转机。当务之急,振兴云南茶产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观念更新,振兴茶业。观念更新要着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观念,茶业要着眼于全国和世界市场。另一方面是从只见茶叶不见文化的观念转变为以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观念。云南茶产业因多年培植和所具有的各种比较优势,只要以较少的投入就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可形成种茶能脱贫、种茶能致富的积极思想。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符合全人类“清洁生产

15、,文明消费”的大趋势,符合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符合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是观念更新的精神所在。(二)减轻税赋,宽松环境。这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必然要求。发展是靠人去推动的,是靠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去实现的,而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云南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是茶业和其他事业发展的关键。为茶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首先要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减轻税赋。我国现行的茶叶税赋比世界上其他产茶国都高。调查表明,从购进每公斤元的毛茶到加工成元的成品茶销售,纳税额高达增值额的一半左右。有的地方茶叶的税收竟占产值的成。如此高的税赋如果不作适当调减,将损伤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茶业发展将缺乏后劲。(三)大力推广良种茶树。世界茶园平均亩产公斤,肯尼亚达公斤。我国平均亩产公斤,福建最高为公斤,而云南仅为公斤。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在茶树栽培上实施一场革命,即扩大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面积,并对茶园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实现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建设好茶业的第一车间,为生产名牌茶叶创造坚实的基础。(四)积极发展有机茶。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普通茶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但是有机茶销售量却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大趋势。所谓有机茶,是在无任何污染的地方,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