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50819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局2012年工作安排二、2012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为统揽,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四化”为抓手,实施“五项工程”,健全“四大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农业工作整体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两项活动”,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工作 1、狠抓“农业四化”,全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和已有的产业优势,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品质量更加优良”的

2、原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完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正大集团、河北宏都实业集团、骊骅淀粉、海冬青水产、*海洋牧场增养殖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联结农户,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域内及跨区域的联合、并购、重组、参股和名牌加盟,推进企业的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业集中度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合作型、技术协作型、企

3、业经营型、中介服务型等各类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政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村三级经济组织架构,力争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自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创建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产品营销推介、开拓市场;积极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推进“农合联”实体化建设,发挥引领服务作用,实现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是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指导,引导域内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重点加工项目的摆放和培育,形成企业集群。2012年建设昌黎甜玉米、昌黎紫甘薯、龙家店粉丝、马坨店花生

4、、刘台庄大米、卢龙镇粉丝、卢龙双望粉丝等种植业加工聚集区;建设青龙三融肉鸡、昌黎动物毛皮等加工园区;建设昌黎禄权、新开口、南戴河、山海关等水产品加工聚集区。 (3)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建立完善的行业、地方和企业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国内标准的推广力度,积极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建立地方标准体系。2012年制修订50项,使农业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管理等各环节有标可依。年内组织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 个。二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抓好源头治理,做好种养殖场地环境要素监测,强化投入品规范使用;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兽(渔)

5、药、奶站、苗种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和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扶持县级检测站、区域检测 (4)大力推进多元化发展,丰富农业内涵。围绕旅游立市战略,充分挖掘农业内涵。一是加强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重点开发紫甘薯、薰衣草、特色水产、中药材保健食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农产品,加强品牌农业、城郊观光农业、绿色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建设。重点培育“一带三区”(沿海观光农业示范带、农家风情游示范区、牧场体验风情游示范区、山区农业生态游示范区),支持农家乐

6、项目和昌黎毛皮动物交易大会等农业节会以及集发、渔岛等重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新培育23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观光农业典型园区。二是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围绕我市大宗主导产品,进行项目筛选,包装推介,选准招商重点,创新引资手段,按照“策划一批、跟踪一批、吸引一批、建设一批、投资一批”的要求,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创汇率高的农业大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积极谋划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加强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年内重点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新能源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试验示范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正大集团与

7、抚宁县年产100万头生猪项目、*六和绿康饲料有限公司项目、昌黎县同和皮草有限公司项目、河北宏都实业集团标准化生猪繁育场项目、山海关沟渠寨及抚宁洋河口国家一级渔港项目、北戴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昌黎团林工厂化养殖项目等。 2、实施“五项工程”,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1)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程。进一步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开展技术集成、高产示范方建设,挖掘良种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改善粮食品质。加强生猪、肉鸡、肉牛等肉类产品生产,稳定禽蛋、乳品生产数量,扩大水产品养殖规模,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工程。按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有重点、分区域地推进生态

8、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山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抓好海洋牧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快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维护渤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二是加强新能源工作,试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多能互补新模式。继续加大“三结合”沼气池建设力度,提高普及率;开展沼气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三是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的畜禽、水产工厂化养殖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减少农村环境

9、污染,推广秸秆、畜禽粪便、扇贝壳等的综合利用,开发生物质能,探索节能减排循环农业模式。四是加强重点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工作。 (3)农业基础设施设备改进工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应用,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落实设备购置补贴,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基层延伸工作;建立和完善质检、土肥、良种检测、基层兽医实验室、动植物检疫等机构设施;提高渔业船舶装备水平,推进平安渔业建设。 (5)惠农政策落实工程 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农业良种、奶牛规模场、农机具设备购置、渔用燃油等政策补贴资金,制定完善补贴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坚持

10、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探索和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扩大农业种养殖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民因灾损失。 3、完善“四大体系”,提高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1)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一是促进市内农业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在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的合作,发展深层、紧密、联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机构配套、人员精干、服务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力争年内完成30个乡镇或区域性

1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0个村级服务站点、30个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在全市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是依托“百名博士兴百县”、“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等活动,积级组织开展技术咨询、重要农业技术及新品种推介及送科技下乡,逐步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成果转化通道。四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围绕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稳定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努力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

12、、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年内完成 60万人次的种植业农民、30万人次的畜牧养殖户、1万人次的渔民、1500 人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及6000人绿色证书学员培训任务。 (2)加快构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一是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狠抓防汛责任制落实、预案完善、物资储备、队伍演练、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尽快建立防汛自动化指挥系统,努力夺取防汛抗旱双胜利。二是高度重视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制,确保“免、消、堵、监、检”等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常年免疫率、定点屠宰待宰生猪上标率、市定点屠宰场检疫到位率均达到100%。健全重大动植

13、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植物疫情测报网络建设,搞好重大疫病防控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三是切实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建立渔业近海安全生产网络和渔船实时监控系统,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渔船、渔民互保业务,推进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降低渔业生产风险,维护渔区稳定。 (3)加快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快构建设施先进、覆盖城乡、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大力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打造“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信

14、息短信”、“特色网站”四大农业信息传播品牌,使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实现市、县、乡、村信息传播“全站通”。 (4)加快构建农业市场流通体系。一是积极培育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的直达快速通道。年内重点规范建设农资市场、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场,扩大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昌黎毛皮市场、北戴河杨各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二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培育农

15、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三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向市外、走出国门举办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交易会,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内外销市场。开拓东南亚、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不断扩大茶棚牌西红柿、马房营牌黄瓜、京东牌板栗、成赢牌生姜、“秦皇”牌肉鸡、“翡翠岛”牌扇贝柱、对虾、河豚鱼、“海东青”真空杂色蛤等品牌产品的出口量;大力拓展农业协作领域,加快构建与辽宁、京津冀、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间的日常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提高“潘官营”牌猪肉、“秦康”牌鸡蛋、“马坊营”旱黄瓜等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 4、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农业工作

16、服务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将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实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部门领导挂靠、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舆论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转变思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2)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开展种子(种禽、种畜、种苗)、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农机配件、添加剂等农用物资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打击坑农害农事件,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加大执法检查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