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0688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4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和海南卷试题分析 (word版)_9861625.docx(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全国卷(乙卷)历史试卷分析2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分析】本题立意在于发挥历史学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导向作用。试题缘于教材中的基本历史知识,通过概述墨子一书中有关科技方面的论述,联系教材中关于墨子思想及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等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C。【答案】C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2、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2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表 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分析】本题提供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表,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表中所列出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有机的综合与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表中列有 4 种藩镇类型,分别将各类型藩镇的数量、官员任免(人事)、赋税供纳(财政)、兵额与功能(军事)的基本情况,展现

3、给考生。从中能够发现,实际上唐朝后期大部分时间内,真正割据的只有河朔型藩镇,在全国数十个藩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唐朝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还能延续 160 多年统治;且直到“黄巢起义”之前的百余年间,维持了基本的政治稳定,所以正确答案是D。而 A、B、C 选项,都是从表格材料的某一栏提取的片面信息,且均不准确。从官员任免(人事)方面来说,除了河朔型藩镇, 其他都是听命于中央的,但这是客观的情况,并不能得出藩镇“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这样的结论,而且将河朔型藩镇排除在外,也是不全面的。从赋税供纳(财政)方面来说, 唐后期许多藩镇是不给中央上交两税收入的,“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自然无从谈起。

4、事实上,唐后期的中央财政收入,除了藩镇上交的两税外,还有盐、铁等中央直接掌握的税收。从兵额与功能(军事)方面来说,河朔型藩镇是割据自立的,而中原型藩镇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防遏河朔型藩镇,二者之间是一种制衡的关系,但要说“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则过于夸大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并且边疆型藩镇主要是防御外敌,而东南型藩镇兵额较少,一般不参与藩镇间的斗争。但 B 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中学历史材一般对藩镇持负面评价,容易导致错选。本题选项设置有干扰性,层次感较强,需全面理解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合理的解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答案】D26.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

5、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试题材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即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北宋前期,随着制盐技术的进步,私人开办的盐井遍布井研县一带,工匠聚集,这反映了北宋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 A 项正确。工

6、匠靠“佣方身赁力”为生, 虽然能与井主在工作条件方面进行讨价还价,但却不能说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故 B 项错误。在井盐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较为普及,但却不能说北宋时期,其他行业中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 项以偏概全,故错误。本题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盐业生产的过程,未提及盐业买卖的过程,故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答案】A27. 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

7、统观念更新【分析】本题立意在考查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A 项落到书画的发展上,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明初对外交流并未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故排除。C 项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海禁”政策,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的能力,当时“海禁”政策还未解除,故排除。D 项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朝君臣把长颈鹿称为“麒麟”来看,外来物品的传入显然并未推动传统观念更新,故排除。B 项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题干所设置的新情境,明显反映的是朝贡贸易,再由以“麒麟”称

8、呼长颈鹿可知,这个新情境反映的是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选B 项。【答案】B28.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 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 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 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使考生通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在

9、舆论宣传方面的较量,正确认识到近代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这一场战争中,日本是侵略者,在道义上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清政府是受害者,本可以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支持和外交主动。然而,日本政府积极进行外交公关,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它。日本的舆论公关与清政府的不作为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不熟悉用近代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故正确答案为 C。A、B、D 在时间或史实方面与题干不符,均为错误项。【答案】C29.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

10、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分析】社会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争论发生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认为“绝对不能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认为中国唯一的病症是穷,救治的方法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实业。其代表人物是张东荪和梁启超。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纷纷著文反驳张东荪、梁启超的言论指出:“除了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

11、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中国的。经过这场争论,马克思主义扩大了思想阵地,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为正确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传播的历史作用,以及正确解释历史的能力。确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事;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和“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均不符合题意,A、B、D 为错误项。【答案】C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

12、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叙述、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交政策,属于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内容。从题干材料可知,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步伐越来越近, 英、法、美等国被迫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思考将来的外交政策,对于西方国家的试探不作

13、明确的主张和答复,认为既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种留有余地的做法一方面是由于有关建国的各项工作尚未直接提上日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并结合国际局势的发展来处理对外关系,这正与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相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另外三个选项,“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和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均与史实相违背;“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从题干材料看不出来,而且也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答案】A31. 图 7 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

14、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分析】本题需要考生对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予以解读和理解,侧重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以考试大纲“20 世纪 50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考点,引导考生学习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树立他们科学的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1953 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当时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投入建设中。题中漫画为 1953 年创作,资源勘探

15、队员手持“邀请函”唤醒沉睡中的各类矿产资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气魄。所以正确选项为 D。A、B、C 选项所反映的史实都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可排除。【答案】D32.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本题以诗歌素材入题,力求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西方古代政治史的主干知识,说明在古代雅典城邦治理中,除了具体的改革法令以外,道德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