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0293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844875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青海省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C. 我们通常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解: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则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原理,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通常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故C正确;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噪声,故D错误。故选:C。(1)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4)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减弱噪声的途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2.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A. 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B. 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C. 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D. 该物质的熔点是48【答案】C【解析】解:A、图象中的AB段表示该

3、晶体处于固态,吸热升温,还没有熔化,故A正确;B、由图象知,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再不变后又升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故B正确;C、该物质从2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物质熔化过程历4分钟,故C错误;D、随时间的增长温度不变的一段为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为该种物质的熔点,故熔点为48.故D错误。故选:C。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固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固体全部熔化完,即全部成为液体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该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求学生理解图象上每一段表示的含义,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4、。3.用光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答案】B【解析】解: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雨后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城市中的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故D错误。故选:B。(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会在界面发生折射;(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影子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3)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4)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红外线的应用等,属光学综合题,难度不大。4.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绝缘体的是()A. 塑料尺B. 人体C. 铜丝D. 铅笔芯【答案】A【解析】解:A、塑料尺的材料是塑料,属于绝缘体;故A正确;B、人体能够导电,属于导体;故B错误;C、铜丝的材料是铜,是很好的导体;故C错误;D、铅笔芯的材料是石墨,属于导体;故D错误;故选: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

6、没有绝对的界限。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5.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空中悬停的直升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C. 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他的机械能不变D. 电饭锅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答案】D【解析】解: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空中悬停的直升机,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不变,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即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C、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他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加,则他

7、的机械能增加,故C错误;D、电饭锅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内能,所以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D。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其中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本题通过四个实例考查了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及能量的转化,在分析能量转化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了,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6.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常用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汽车的观后镜为凸面镜,是为了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B. 载重汽车的

8、车轮多而且宽,是为了增大汽车对路面的压强C. 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答案】B【解析】解:A、汽车的观后镜为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样可以扩大视野,增大驾驶员观察到的范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故A正确;B、大型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错误;C、汽车轮胎刻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故C正确;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正确。故选:B。(1)根据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

9、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物体所受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本题考查了汽车上相关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其知识活学活用。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钢笔吸墨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B. 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C. 飞机升空是利用了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的原理D. 三峡大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答案】D【解析】解

10、:A、钢笔在吸墨水时,是先把钢笔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钢笔内。故A正确。B、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而且下面是相通的,船闸、茶壶、乳牛自动喂水器都是连通器。故B正确,C、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原理,故C正确;D、三峡大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D。(1)自来水钢笔在吸墨水时能够把墨水吸入钢笔内,是利用了大气压。(2)根据连通器的原理解答、(3)飞机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原理获得的;(4)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连通器原理、液体压强、流体压强和流

11、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题目,但难度不大。8.下列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 风能B. 电能C. 太阳能D. 水能【答案】B【解析】解:A、风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需要加工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A错误;B、电能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而获得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故B正确;C、太阳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C错误;D、水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需要加工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B。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是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本题考查了一次与二次能源的辨别,是一道基础题,知道一次与二次能源的概念即可正确解题。9.用丝绸摩擦过的

12、玻璃棒去接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该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 带正电荷B. 带负电荷C. 不带电荷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它们相互排斥,说明这个小球一定和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则该小球带正电荷。故选:A。(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10.如图所示的“探

13、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想让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大头针,可行的做法是()A. 减少线圈的匝数B. 用铜芯代替铁芯C. 将滑片P向a端移动D. 将滑片P向b端移动【答案】C【解析】解:A、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所以,减少线圈匝数,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减少,故A错误;B、电磁铁的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铜不是磁性材料,如果用铜芯代替铁芯,电磁铁磁性减弱,吸引的大头针减少,故B错误;C、将滑片P向a端移动,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则电磁铁能吸引更多的大头针,故C正确;D、将滑片P向b端移动,电阻增大,由欧姆

14、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则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减少,故D错误。故选:C。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以及是否有铁芯有关,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清楚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11.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冬季,搓手取暖B. 开水冷却C. 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D. 划火柴,火柴燃烧【答案】B【解析】解:A、冬季,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开水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得多,开水冷却过程中,开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属于热

15、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B符合题意;C、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弯折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划火柴时,火柴头与火柴皮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火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不亮,L2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出现的故障是()A. L1断路B. L1短路C. L2断路D. L2短路【答案】B【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不亮,L2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不是断路的情况,故AC错误;此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与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