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0254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解析版)_9820344.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营口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Mg2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符合题意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腌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

2、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挑选原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加碱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竹帘捞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剪裁纸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B禁止焚烧秸秆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发展共享单车能减少有

3、毒气体的排放进行解答;B、根据焚烧秸秆的危害进行解答;C、根据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进行解答;D、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进行解答。【解答】解: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B、焚烧秸秆能产生有毒气体与烟尘,所以禁止焚烧秸秆,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故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

4、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3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

5、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利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AAg 银 水银 BCaO 氧化钙 生石灰来源:Z,xx,k.ComCNa 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

6、g,其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其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完全一致;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完全一致;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完全一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应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

7、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C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可燃物燃烧时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氧气。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解答】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错误;B木桌椅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错误。C开挖隔离带,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

8、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6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汁 B牙膏 C牛奶 D苹果汁【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强,pH越小。【解答】解: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酸性越强,pH越小,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

9、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判断。【解答】解:在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是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提到的铅、铜、铬是指元素。故选:B。【点评】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元素有化合态和游离态(单质形式)两种存在方式。82018年1月19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固体运载火箭的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高氯酸铵分解能提供大量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

10、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H2 BH2O CH2O2 DHCl【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2O2+4X,反应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

11、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能作氮肥的是()AK2CO3 BNH4NO3 CK2SO4 DCa(H2PO4)2【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并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答】解: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不符合题意;B、NH4NO3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符合题意;C、K2SO4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不符合题意;D、Ca(H2PO4)2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在N、P、K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

12、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称为复合肥料 10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B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C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A、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水体一般会受到污染;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C、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解答】解:A、虽然水体有自净能力,但是震后灾区的水会受到污染,不可以直接饮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该选项说法正确;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

13、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22来源:Zxxk.Com3402反应后质量/g40待测162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C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17:8【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

14、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本题可分析X、Z、W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增加了40g-22g=18g,故X是生成物,生成的X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6g-0g=16g;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8g+16g=34g,故待测的数值为34g-34g=0g。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Y,生成物是X和Z,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22g=18g,故选项说法错误。C、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34g:16g=17: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