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00445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主干回顾 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欧美文化 鸦片 战争 孙中山 旗袍 中山装 列宁装 军装 时尚 特别提醒 1 中国近代进步力量对社会习俗的冲击 1 维新派反对缠足 反对鬼神迷信 反对吸食鸦片 主张断发易服 提倡近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2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了改易社会风俗的政令 确立了近代新生活礼俗的合法地位 3 新文化运动中 批判旧道德 旧礼俗 提倡新道德 新风尚 2 近现代服饰变化的阶段特征 1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西服 中山装 新式旗袍等并存于世 体现出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和向美观 适体 方便

2、 平民化转变的趋势 2 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苏式服装和军装的流行 说明了受政治影响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衣着朴素 封闭性强 3 第三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冷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 中餐 四大菜系 即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2 西餐 从19世纪40年代起 西餐传入中国 出现中西餐并行局面 鲁菜 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 鸦片战争后 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2 20世纪30年代前后 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 的新式住宅 完全欧化 特别提醒 3 近代文明婚礼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因 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

3、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 新一代知识分子 尤其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敢于身体力行 冲破封建牢笼 2 影响 进一步宣传了 自由 平等 的思想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 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1 变革原因 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发生巨大变革 如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以及 等 辛亥革命 改革 开放 2 主要表现 1 近代 婚俗 清末民初 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 仿效西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成为时尚 丧礼 趋于简化 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 其他 民国后开展了 迫令放足等活动 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 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婚姻自主 剪辫易服 点头鞠躬 特别

4、提醒 4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革的特点 1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2 删繁就简 婚姻自主是婚姻礼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3 平等 民主 文明等是社会习俗发展的主要趋势 4 发展不平衡 通商口岸 大城市变化较快 较大 而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 小 2 新中国成立后 婚姻风俗 恋爱自由 成为一种时尚 丧葬风俗 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 改革 婚姻自主 火葬 特别提醒 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 1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 2 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 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

5、方文化逐渐融合 且保留中华民族特色 史论要旨 1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 促使新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2 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 由传统向现代渐进的过程 体现新旧并存 中西合璧的特征 3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时尚体现出统一性特点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 改革开放后 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史料探究 1 近现代社会服饰的变迁材料 2013 重庆文综改编 文化大革命 时期 穿一身 国防绿 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 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6、20世纪80年代 色彩鲜艳 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 羽绒服 西服 呢大衣 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 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 朱华 中国服饰史 探究1 根据上述材料 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 1 变化 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2 因素 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外来文化影响 2 习俗风尚的变革材料一 2014 天津文综改编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 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 短衫窄裤 头戴小草帽 口衔烟卷 时辰表链 特挂胸前 甲午战

7、争前 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 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原先的 扬气 今则竟曰 洋气 了 摘编自孙燕京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探究2 材料中的 洋气 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从 扬气 变为 洋气 的原因 提示 洋气 西方式生活时尚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商品的输入 西方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 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 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 做不到了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陆秋心 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 1920年4月15日 探究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8、知识 分析近代婚姻礼俗发生了什么变化 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变化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发展到婚姻自主 影响因素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中国传统经济基础的变化冲击了传统习俗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名家评史 观点 20世纪初 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 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 并且认为 不剪发不算革命 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 补服 翎顶 朝珠 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 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 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 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 不符合时代潮流

9、 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 谁就是文明 开化 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 中国近代史 解读 作者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现象以及对出现新现象的原因分析 1 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人们把剪发辫 易服饰 接受西方生活习俗视为时尚的新现象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变 2 作者认为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民主思想的传播 进步人士的提倡 社会心理的认同等因素推动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 考点二交通 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主干回顾 一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 交通工具的更新 制造厂 上海轮船招商局 天津 上海 北京地铁 上海磁悬浮 青藏铁路

10、 特别提醒 1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2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 邮政 1866年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 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 大清邮政改称 邮局邮路扩展 194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大清邮政局 中华邮政 邮电部 2 电报 有线电报 1877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 的开端 无线电报 1906年创设 3 电话 年电话传入中国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 居世界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 1882 第一位 特别提醒 2 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 特点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

11、 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 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消极影响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 经济侵略 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二 大众传媒的发展1 大众报业的发展 1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在华 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传教士 2 国人办报 1872年 出版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影响较大的有 强学报 时务报 民国成立后 报刊更加活跃 并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现了专门分工

12、昭文新报 中外纪闻 通俗性 特别提醒 3 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影响 1 部分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 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也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 尽管部分外报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但其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因此它在客观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4 维新运动期间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的特点和影响 1 主要特点 数量大 我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 地区广 由沿海城市延伸到内地 品种多 出现多种专门报刊等 其主旋律是提出了变法图强和体制革新的观点 大力宣传维新变法 2 影响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

13、 介绍进化论学说 对陈腐的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批判 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维新派的办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提高了报人 报业的社会地位 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5 近代报刊业的影响 2 广播影视的普及 1 广播 1928年8月 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在南京开播 2 电影 1896年8月 上海徐园 又一村 放映 西洋影戏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年 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中央广播电台 定军山 民国时期 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 小花 霸王别姬 等 3 电视 1958年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开始试播 1978年北京

14、电视台更名为 红高粱 北京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 3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 兴建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 正式开通 2008年底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 互联网专线 2 影响 积极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 学习 生活和交往方式 催生着当代中国 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消极 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 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 经济生活 特别提醒 6 影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影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 但制作比较精良 画面比较清晰 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影响人们文化娱乐生活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 设置电视商场专题节

15、目 引导人们消费 影响人们经济生活 3 影视的教化功能 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 史论要旨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 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 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步履维艰 2 近代中国交通 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近代报刊传递时事信息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4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史料探究 1 近现代交通 通信事业的发展材料 2014 天津文综改编 20世纪末 中国百姓生活中 电话从 摇着打

16、 到 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严昌洪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探究1 依据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1 通信 电话在百姓生活中使用广泛 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2 交通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和影响材料一清末一首名为 报馆 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 万般提创总由君 探究2 该首竹枝词说明近代报刊具有哪些功能 提示 具有社会评论 宣传教育 启迪民众等功能 材料二至于乙未之岁 东京革命党创办 民报 树六大主义 而发挥民族革命 民权革命 民生革命之理 其思想之伟大 议论之精密 不只同志之士所推 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 杨光辉等编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探究3 根据材料二 报刊在民主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 革命党人创办 民报 等报刊宣传革命思想 说明报刊是当时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和武器 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名家评史 观点 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 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 尚相去甚远 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 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