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19499223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7分) 岳阳楼记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喜”的句子是 。(2分)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矿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2分)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美的句子是 。总写渔人进入桃源的感受的句子是 。写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写桃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4分) 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 、 、 、 。(2分) 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这样描写洞庭湖: , 。(1分) 长歌行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既发人深省,又明

2、白易懂的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1分) 山居秋瞑中写山间自然景物幽静的诗句是 , 。(1分)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1分) 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表达主题的诗句是 。(2分) 醉翁亭记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平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 。(1分)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B.先/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以捕鱼为业:靠谋生

3、问所从来:从哪儿来 B.增其旧制:原来的规模 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C.醉翁之意:情趣意思 伛偻提携:提着包袱 D.雾淞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舟子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2分) 5、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2分) 名著: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 情节: 体验和感悟: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11题(1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4、()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文中的括号内应填“渔人”的是(只填序号) ,应填“村人”的是 (1分) 7、用原文回答。(4分)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8、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同“ ”,意思: (1分) 9、解释文中加点

5、的字词。(2分) 绝境: 无论: 10、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11、读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4题(9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运则忧其居。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2分) 喜-( ) 民-( ) 进-( ) 忧-( ) 13、文段中“进”照应 ,“退”照应 (1分) 1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

6、第一个设问句先从 面说,后从 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 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 的论点。(2分)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16、用一组对偶句写出你的志向和抱负,要求哲理深蕴,志向高洁,并阐述以此句作为抱负追求的理由。(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7-20题(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7、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林壑尤美 翼然临于泉上 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18、文段中明白地道出文章主旨的一句是哪一句?(1分) 1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 20、写出本段文字的大意。(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4题(8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 月 湖 水 平,涵 虚 混 太 清。 气 蒸 云 梦 泽,波 撼 岳 阳 城。 欲 济 无 舟 楫,端 居 耻 圣 明。 坐 观 垂 钓 者,徒 有 羡 鱼 情。 21、哪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2分) 2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借用古人的一个成语 的意思来写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分) 23、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蒸”、“撼”好在哪里?(2分) 24、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 六、作文(40分) 亲友相聚,与家人、亲朋会有亲密的对话;遨游书海,与作者、作品会有平等的对话,走近自然,与山川、树木会有亲切的对话请以“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