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O**** 文档编号:119497696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研究报告第40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7年12月8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审计工作改革创新与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之五: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内 容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推进审计学科建设,把审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我们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网络安全司等单位进行了调研座谈,并征询部分高校专家教授的意见。在分析审计学科的演变过程、当前审计学科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学科为

2、一级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摸清审计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照条件进行整改、加强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研究起草审计一级学科论证报告、做好审计学科提升的宣传工作、召开审计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等五条建议。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前,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审计学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专业类下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中只列学科门类

3、和一级学科,审计学未列入一级学科。这样的审计学科设置与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脱节,与审计的特有属性不符,不利于审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呼吁提升审计学为一级学科,以理顺审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精神,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就审计学科建设问题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网络安全司等单位进行了调研座谈,并征询了部分高校专家教授的意见。调研工作得到了署办公厅和教育审计局的大力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审计学科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学科目

4、录的结构与修订。1学科目录的结构。目前,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有两个目录:一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该目录共有二级,第一级为13个学科门类、第二级为110个一级学科,它是国家进行学位授予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学士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另一个是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该目录有三级,第一级为13个学科门类、第二级为92个专业类(相当于一级学科)、第三级为506个专业,它是设置和调整本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的重要依据。

5、一般情况下,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的“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相应决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的“学科门类”和“专业类”,也就是说,后者根据前者的调整而调整。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只负责“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称为“专业类”)的管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所称的“二级学科”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专业”,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等特殊行业的专业实行国家管理外,培养单位可以依法自主设置。2学科目录每十年修订一次,特殊情况可以个别调整。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

6、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首次提出了学科的概念,1983年发布第一个正式的学科目录 学科目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1983年版称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实行草案),1990年和1997年版称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1年版称为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来,已经历了3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09年启动,2011年完成。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一级学科每10年集中修订1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往往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修订启动后进行,基本上也是每10年集中修订1次。1984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7、业目录后,迄今也经历了3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10年启动,2012年完成。除上述集中修订外,也可以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科发展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如2015年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科建设规律,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与1997年版相比,新增“学科门类”艺术学(来源于“文学类”的一级学科),新增“生态学、统计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草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军事训练学”等13个一级学科,“历史学”一级学科分解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8、等3个一级学科,还有“农业资源与利用”改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改名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2个一级学科改名。3一级学科设置要满足四个条件,并经过五个环节。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一级学科的设置有四个条件: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应有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构成本学科的领域或方向内,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等。一级学科设置的程序包括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一定数量学位授予单位或国家有关部门提出

9、调整动议,并根据前述条件提出论证报告;第二个环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学科评议组对调整动议和论证报告进行评议,提出评审意见;第三个环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论证报告、专家评审意见提出调整方案;第四个环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调整方案再次征求学位授予单位和专家意见;最后一个环节是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同教育部批准后,编制成一级学科目录。之后,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如图一所示:(二)审计学科和审计专业的演变。1审计学科的演变。审计学科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定位,早期属于经济学门类,后来属于管理学门类。审计学科设置与会计学科有一

10、定的渊源。在1993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审计学属于“经济学”门类、“经济学类”二级类下的一个专业;工商管理属于“经济学”门类下的二级类,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二级类下的一个专业。在199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工商管理成为“管理学”门类的二级类,会计学成为“工商管理”二级类下的一个专业,而在1998年版中作为一个专业设置的审计学被砍掉。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仍为“管理学”门类的专业类,审计学与会计学同属“工商管理”专业类下的专业。图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审计专业分类历史 在1990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

11、经济学”门类“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会计学(含审计学)”;在1997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会计学”,但没有“含审计学”的表述;在2011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只列示了一级学科,会计学和审计学都不是一级学科。图三: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审计学科分类历史2审计学专业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恢复,我国财经类院校开始陆续设立审计专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些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审计专业。遗憾的是,当时虽然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对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认识模

12、糊。在审计学科建设初期,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学科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学科、审计的对象是财务会计及其延伸的相关内容、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的再监督,审计就等同于财务审计。这一观念对审计学科的发展影响很大。1997年,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培养人才的要求,教育部合并相近专业,审计专业合并到会计专业中,除了当时的南京审计学院外,全国其他财经院校都停止了审计专业的招生,审计系被撤掉、审计教师被分流。随着人们对审计认识的提高,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大,从2002年起,一些高校逐渐恢复了审计专业。到2016年底,全国开办审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达到93家。(三)现行审计学科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影响。1现

13、行审计学科设置偏离国家审计工作实际需求。根据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审计学专业属于“管理学”类“工商管理”专业类(相当于一级学科)下的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这种设置不科学。工商管理学科以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或经济组织各项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旨在获得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理论、规律和方法。而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对象不仅有企业,而且也

14、有党的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不能涵盖国家审计学科,更不能涵盖审计学科;国家审计内容除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外,还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也不能涵盖国家审计学科,更不能涵盖审计学科。在1990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曾将审计学置于会计学科之内,1997年版的学科目录中根本没有提及审计学,2011年版的学科目录只列示一级学科,对审计学科也没有明确定位。同时,在早期审计学科建设实践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审计师资是会计专业出身,同时受“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的

15、路径依赖,审计学科建设一直依存于会计学科。这种学科定位与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严重不符,审计机关从事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业务,审计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远远超出会计学科的范畴。2现行审计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国家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一是审计教学机构设置在会计学院(系),国家审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滞后。一般情况下,高校根据一级学科形成专业类,设立相应的学院,根据二级学科设立专业。由于实践中审计学科对会计学科的依附性,在教学机构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审计学一直是会计学院(会计系)下的一个系(室);在审计学教师方面,很多教师从会计学转行而来,审计教育自然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倾斜。这种情况,导致国家审计教学面临机构不独立、缺师资、缺教材的尴尬局面。如93所高校虽然开设了审计学专业,只有南京审计大学出版了一套12本相对系统的审计专业教材。对2015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所列审计学专业排名前20的高校进行分析发现:(1)从教学机构设置来看,13所学校的审计系(室)设置在会计学院之下,5所学校的审计系(室)设置在商学院之下,还有1个学校的审计系设置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之下,只有南京审计大学设立了独立的审计学院(包括国际审计学院、政府审计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