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89400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遵义四中遵义四中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理科政治试卷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理科政治试卷 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00100 分 均为单项选择题 分 均为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5050 题 题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加合唱团 文学社 舞蹈队等 浏览网站 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宗教活动 宗 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工人 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 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我国实行 的以

2、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制度 是属于经济现象 故应排除 我国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是属于政治现象 应排除 工人 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属于经济现象 排除有 的选项 B 排除有 的选项 AD 答案为 考点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此 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又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社会作用 的说法是错误的 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 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选择 D 3 与以

3、前相比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 竞争中对 别国进行文化侵略 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 A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 D 解析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 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 2 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 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 与政治相互交融 AC 项在题中体现不出来 B 项仅说明了文化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方面 不全 面 正确选项为 D 点睛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

4、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 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 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 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 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 不同国家 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 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 泰 国人会见客人行 合十礼 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材料说明了 A 交往方式不同 价值观不同 B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 持久深远的影响 C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 交往方式 D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国家 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

5、不同 说明了文化影响 着人的交往行为 交往方式 C 说法符合题意 A 说法片面 交往方式不同 价值观可能不同 B 说法正确 但题干没有体现 D 说法不对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故本题答案 选 C 考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5 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B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C 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D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答案 B 解析 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 强制的 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就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B 项与题意相符 A 项体现的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与题意

6、不符 C 项意思是说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 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 相逢的时候相视 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与题意不符 D 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与题意不符 正确 选项为 B 点睛 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 强制的 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 中生活 文化氛围是看不见 摸不着 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们从事文化 3 活动 或得到思想的启示 精神的享受 或产生思想的困惑 精神的失落 许多是发生于潜 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 也不都是消极被动 无 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觉学习 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6 2016

7、年 10 月 17 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 与天宫二号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 载人航 天精神再次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再做贡献 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D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答案 B 解析 载人航天精神再次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再做贡献 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 力量倍增 B 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体现传统文 化的特点 A 项与题意不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不等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 项说法不当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糟粕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D 项说法错误

8、正确选项为 B 点睛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 力量倍增 成为照亮人 们心灵的火炬 引领人们 前进的旗帜 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 往往经久不衰 激励人们不断 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7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 放爆竹 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礼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中西方对民族节日庆祝方式的不同 说明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表现了不同的民族 情结 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项符合题意 文化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各民族 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

9、少的色彩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生机和活力 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 C 8 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有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 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 4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 积淀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也是文化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而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 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不是民族节日 本题应选 A 考点 民族节日的地位和作用 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

10、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其中 各美其美 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那么 美人之美 是指 A 要夸奖其民族的文化 B 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 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 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各美其美 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美人之美 是指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 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 标准 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 优劣 断定什么是 糟粕 什么是 精华 B 适合题意 A 不符合材料主旨 C D 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0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

11、传递知识 信息 观念 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 活动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大众传媒 报刊 电视 广播 网络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文化生活中 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 重要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和教育 本题应选 A 大众传媒包括报刊 电视 广播 网络 都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不是途径 考点 文化传播的途径 11 千百年来 每逢春节 在外的人无论路途多遥远 车辆多拥挤 都要想尽一切办法 吃尽 苦头而回到亲人身边 无论家里平常多么节俭 也要置办相当多的年货供春节享用 这说明 5 传统文化具有

12、相对稳定性 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而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 形式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项符合题意 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 A 点睛 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是一 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 表达 12 用 交游四海结高朋 挣来财富建中华 的新春联 替代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 三江 的旧春联 春联内容的演进 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3、是 A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B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C 推崇认同 固守传统 D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答案 A 解析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因此 A 正确 选项 B C D 均不符合题意 13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社会制度的更替 思想运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古代的教育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有思想运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外部因素 本题 应选 A 古代的教育思想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应排除 考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4 生活就是一座富矿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家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就必须深入 到生活中去 这表明 A 作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接地气 跟潮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