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8908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20182018 2019 22019 2 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满分 满分 100100 分分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 48 8分分 一一 选选 择题择题 共共 2424 题题 每小每小题题 2 2 分分 共共 4848 分分 1 夏朝设秩宗 商朝设卜 巫 史 西周设太史 太祝 太卜 太士等 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 者 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 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 商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

2、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 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 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 王奈何不得侯 侯也 奈何不得公 一直到士 都是如此 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 各层有各层的政权 所以我们可以说 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 这说明西周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 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 D 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3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 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 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 周 得以 制五等之封 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

3、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4 从 政自天子出 到 政自诸侯出 再到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 反映了 A 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 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 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 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5 钱穆在 中国文化导论 中提出 大体在孔子以前 那时的书籍 后世称之为 经书 在孔 子以后的书籍 后世称之为 子书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 B 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 C 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 D 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 6 王家范曾说 中国政治 达臻 文明 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显然有 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

4、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 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 天下一大变局 的本质是 A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从 公天下 到 家天下 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7 秦政府规定 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 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 或受私人派遣任职 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 必须服从调遣 且不准带随员赴任 到了新任职位之后 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 更以之新官 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 A 强化君主专制 B 规范官吏从政 C 树立法律权威 D 加强中央集权 8 秦朝的 三公九卿 中 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少府管皇帝

5、的生活供应 宗正 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 A 职分细化 各负其责 B 选贤举能 唯才是用 C 化国为家 君权至上 D 官员众多 政务繁杂 2 9 汉景帝时 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 皇帝相当亲热 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 便赐给他们 五人侯爵之位 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 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 每位侯爵一份 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 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皇帝友爱兄弟 也疼爱侄子 B 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 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 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 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10 汉吕后尽专权横肆 吕后四年 曾

6、有一诏书 说皇帝疾久不已 不可属天下 命群臣公议替代 的新皇帝 霍光以后 汉昭帝崩 诏群臣议所立 这表明 A 吕后专横左右皇帝废立 B 君主专制权力日益加强 C 官僚集团控制皇位继承 D 传统政治习惯影响君权 11 吕氏春秋 说 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 昌者 百草之先生也 于是始耕 氾胜之书 说 凡耕之本 在于趣时 和土 务粪泽 早锄早获 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注重农业时令 B 尊重自然规律 C 重视历法指导 D 强调精耕细作 12 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 有铁口犁铧 尖锋双冀犁铧 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 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 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A

7、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 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13 战国时期 诸侯国先后推行 授田制 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 而是直接分配给奴 隶和农民耕种 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 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14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 小农是 经济人 虽然中国的 传统农 业可能是贫乏的 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 经济人 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 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 农民有生

8、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15 孙膑兵法 中说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 也说 国之所以兴者 农战 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 赢得战争 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 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 诸侯争霸频繁 C 思想学术自由 出现 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16 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 如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奇货可居 唇亡齿寒 毛遂自 荐 朝秦暮楚 百家争鸣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 经济大发展 B 政治大动荡 C 文化大繁荣 D 社会大变革 17 孟子 梁惠王上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

9、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於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让他们安居乐业 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 A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 C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D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18 自两汉以来 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 孔子由子而圣 由凡圣而神圣 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 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 A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 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 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19 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 超越主义 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 只有通过顺从那 超越于人的东西 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理想主

10、义 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 础 现实主义 主张以 力 和 术 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材料中的 三系 分别是 A 法家 墨家 道家 B 道家 儒家 法家 C 法家 墨家 儒家 D 道家 儒家 墨家 20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主张 仁 和 礼 法家强调 法 和 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 平衡 墨子主张 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 治国公平 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 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D 都主张 礼 法 并用 21 董仲舒认为 君主统治百姓 让他们有欲望追求 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让他们纯厚朴实 但不能没

11、有欲望 有欲和无欲 各自都能得到满足 则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适的尺度 材料反映 了 A 天子应该关注百姓呼声 以德治民 B 为君之道一定要 存天理 灭人欲 C 百姓的 欲望 应当符合三纲五常 D 百姓适当的利益追求利于君主专制 22 董仲舒指出 当时社会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 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 抑制土地兼并 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 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 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 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 横征暴敛 23 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 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 无疑体现了政

12、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 对材料中 现代化 的内涵理 解准确的是 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4 汉武帝即位后 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 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 一般士人为相 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 A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第第 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2 2分分 二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 满分满分 5252 分分 一 必考题 一 必考题 共共 3737 分 分

13、 25 25 252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每一制度 必须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汉有天下 矫秦之枉 徇周之制 剖海内 而立宗子 封功臣 柳宗元 封建论 材料二材料二 郡县之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 则分之为郡 分 之为县 俾才可长民者 长民者 指管理百姓的人 皆居民上 以尽其才 而治民之纪 亦何为 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卷一 4 材料三材料三 任何制度 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 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 一项 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 即此制度之用

14、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 于是每一项制度 便可循其 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 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 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9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郡县之制 的历史作用 12 分 3 政治制度 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但其 本原精神 仍可不变 综 合上述材料 说明材料四中的 本原精神 是指什么 4 分 26 26 1212 分 分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 百家争鸣 的文化局面 这是中国文化 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辞海 对 百家争鸣 的解释是

15、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 是 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 仅是对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解释 也是对它的评价 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 应该说 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 风气 其形成源远流长 成果丰硕 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 论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 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二 选考题 二 选考题 1515 分 分 请考生在第请考生在第 2727 2828 2929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三道历史题中任选

16、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题的第一题计分则按所做题的第一题计分 27 27 15 分 历史 历史 选修选修 1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材料 据 吴问 记载 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 步百为亩 变为 二百四十步 为亩 从而提高 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 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 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 战时作 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 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 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 赵裹子辅政时期 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 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 文武分职的官僚 体制也在初创之中 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 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 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 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 1 根据材料 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9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6 分 28 28 15 分 历史 历史 选修选修 3 20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5 材料材料 1900 年以来 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 许多国家的 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