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88973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贵州省思南中学贵州省思南中学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 分 共共 5050 分 分 1 元史 地理志 中 自封建变为郡县 有天下者 汉 隋 唐 宋为盛 然幅员之广 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 现陕西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B 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C 行省之下设路 府 州 县 D 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答案 A 解析 A 选项错误 所谓的 腹里 实际上指的是中书省 也就是现在河北地区 B 选项说 法正确 符合元代

2、行省制 C 选项正确 这是元代的行政区划 D 选项说法正确 元朝西藏正 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区 2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 六街鼓歇行人绝 九衢茫茫空有月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 汴州 九陌六街平 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 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 城市规划整齐划一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答案 B 解析 唐代的长安城到了晚上 六街鼓歇行人绝 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受到时间限制 而 到宋代的汴州则 九陌六街平 万物充盈 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突破了市坊和时间空间的 限制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故选 B 项 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 环顾我们国家 你会发现一切都

3、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 转 其言论体现 A 人人平等的原则 B 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 C 法律至上的原则 D 奴隶有权参与制定法律 2 答案 C 解析 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因此选 C 选项 A 选项错误 主要是奴隶主层 面的平等 B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 D 选项有知识性的错误 4 话剧 茶馆 中的秦二爷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 他的理想是要建立 顶大顶大的工厂 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他的企业也最为红火 出现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 A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B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

4、碍 C 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D 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故答案为 D 项 其他三项是内部原因 不符合题意 排除 ABC 项 5 城南旧事 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描绘了 20 世纪 20 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 曾被评选为 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 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B 义勇军进行曲 成为流行歌曲 C 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激战 D 人们通过电视观看 定军山 答案 A 解析 义勇军进行

5、曲 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 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 代 B 选项错误 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激战发生在 1937 年 B 选项错误 1958 年北京电 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 D 选项错误 新式婚礼在近代早已出现 故正确 的选项为 C 选项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给出的时间 20 世纪 20 年代 由这个时间来与各个选项相对应 分析各个选项出现的历史时间 由此选出正确选项 6 叶书宗在 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中写道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下列关于 改变 的表述正确的是 3 A 从计划

6、和市场调节并存到指令性计划经济 B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C 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 D 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政策并非自由放任 斯大林时期也不存在国家资本主义 故排除 B 选项 C 选 项说法与实际相反 D 选项说法错误 应该是从间接过渡到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时期存在一 定的市场经济成分 但斯大林体制则完全排斥了市场经济 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故选 A 选项 7 15 16 世纪 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地区的航路 这 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达 伽马开创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 B 商业

7、革命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C 大西洋贸易使奴隶制在美洲 复活 D 物种交流巩固了地中海贸易中心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开创了人类环球航行的人士麦哲伦 故 A 选项错误 新航路开 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故 B 选项正确 奴隶制在美洲的复活是因 为殖民者的杀戮 使得美洲的劳动力锐减 为了维持繁重的体力劳动 才开始贩卖黑人 故 C 选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大西洋沿岸取代了地中海地区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故 D 选项错误 8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 表达错误的是 A 都是在较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 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

8、复 C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 符合实际需要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 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当然不会是在一定 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所以 B 项表述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 故答案选 B A 4 C D 三项表述正确 是三者的共同点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征 俄国十月革 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9 1970 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9、我们不能接受 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 加一种国际立场 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 或 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 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 系 故 C 正确 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

10、态的差异 故 A 排除 中美关系开始趋 于正常化 在 1972 年 故 B 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故 D 排除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美关系 名师点睛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 政策的灵活性 原则的坚定性 如 政策的灵活 性 一边倒 与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等 全方位外交 与邻国 发展中国家 大国伙 伴关系 原则的坚定性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 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影响外交的因素 国家利益 出发点 综合国力 决定成败的关键 意识形态 国际形势 10 百家争鸣 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 接下来经历 20

11、00 多年的沉寂 到 1956 年的昙 花一现 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 百家争鸣 现象的推动因素 D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C 社会对人才 5 的需要是 百家争鸣 现象的推动因素 D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以上说法是 正确的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这是错误的 文化的繁荣与否主要 看经济的发展看国家的文化政策 故此题应选 B 项 考点 双百方针

12、点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在背景 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1 背景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 同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 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对于 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百家争鸣 提出的背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需要充分调动 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伤害了一部分知 识分子 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13、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 2 内涵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 如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仁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 百家争鸣 指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3 意义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促进了文化思 想的繁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的百家争鸣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 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 的基本方针 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1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 都是 人 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处于转型时期 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 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 都是教会长期统治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的人文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