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87041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1)(II)(III)(70%);选修改革、选修人物结束(3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2、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昭公七年云:“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与此相应,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原则下,当时的政权机构也就形成了王室、公室、卿大夫的家室的三级制形式。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B.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C. 宗法制分封制内在依据D. 宗法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周时,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特点是天子号令各诸侯,而大夫听令于各诸侯。一方面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上的全部管辖权,但从直辖关系上,天子只管辖诸侯而并非士大夫,这种宗族组

3、织管理与行政机构管理方法的一致,从组织管理方面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的事实,故A正确;这种分权管理的方式在长远看来并不适合天子进行地方权力的管理,故B与题意不符,排除;选项C没有全面体现文章主旨故排除;D不体现题意,排除。2.下表为学者对中国先秦至两汉思想的相关研究(局部)。具体内容出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奉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论语季氏“定于一。”孟子梁忠王上“天下为一,诸候为臣。”荀子儒效“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天人三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

4、不断创新和完善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D. “统一”是儒家政治伦理的理想和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奉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周朝对“一统天下”“一统政治”的生动描绘,而从孔子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可以看出,孔子理想中的国家形态是有序的,把政令的统一作为检验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有“道”的标准;题中的孟子、荀子、董仲舒三者的核心思想都是主张推动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故D正确;ABC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故排除。3.高祖时,齐国辖临淄、胶东、胶西、济北、琅琊等七郡之多,而到景帝时,齐国的十二郡国中,仅存淄

5、川、胶东、城阳三国。与此同时,高祖时有九个王国,十五个汉郡,而到昭帝时汉郡,已达八十七个,而王国仅十七个。这表明汉代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众多B. 皇帝权威在不断加强C. 中央集权制度已日益完善D. 门阀贵族势力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朝不断对地方封国的权利进行限制使封国不断郡县化,其实质逐渐转化为单一的郡县制。与此同时,汉郡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在地方行政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汉代诸侯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郡县化,封国再也无法对汉王朝构成威胁,故选C;选项A没有体现文章的主旨,故排除;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加强皇帝权威无太大关联,

6、故B排除;题中无涉及到门阀贵族势力,故D排除。4.下表为学者对中唐以后唐经济的相关研究(局部)。相关记载出处“坊为要冲,地当贵里,亩凭二三十贯夺其近市之门间,生其破家之怨仇。”“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起造含屋,侵占禁街。”礼记正义序“宜平坊有官人夜归,有卖油者张帽耿桶,不避道。”续玄怪录长安“一街辐辏,连倾两市,尽夜喧呼,灯大不绝”,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广州“蛮声喧夜市”郑元注礼记据此能够被认知的历史事实是,中唐以后A. 城乡生活方式渐趋融和B. 市场管理制度日趋规范C. 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 坊市制度出现松动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

7、坊为要冲,地当贵里,亩凭二三十贯夺其近市之门间,生其破家之怨仇。”“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起造含屋,侵占禁街。”体现了坊市制度的衰落和商贸的繁荣,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广州“蛮声喧夜市”也同样体现了夜间坊市制度的瓦解,故选择D项;AB项无法从材料里看出,故排除;选项C并不能明确指出文章主旨,故排除。5.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以学术经

8、世为主旨,揭开了以儒家圣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种文化的熏染对形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压抑人的个性,A项不合史实,排除;B、D两项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禁欲主义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排除。6.下表为文献中有关明清经济的相关记载。记载出处“天下之民,尝怀土而重迁,苏松之民,则尝轻其乡而乐于转徙;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其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万历以来,用尤敦布为单暑袜,极轻美。故郡治西郊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寿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蒋范廉云间据目抄“取丝于门(牙行:中间商),代纺而受其值。”道光

9、震泽县志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小农经济下百姓的安土重迁B. 经济架构中的异质因素C.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D. 百姓弃农经商现象普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便民新务”体现出百姓成为商人所雇佣的劳动力,体现明清时期出现的异质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B;选项A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C无法正确概括题目主旨,故排除;选项D是对材料的过分解读,故排除。7.魏源曾说:“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则货又先于食。”学者称其为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定为工国”的理论先驱,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最初奠基者。据此可知,魏源A.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B

10、.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C.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D. 与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已经成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应该依靠变革才能解决,体现出魏源的求变意识,故选C;1859年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A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实现,故排除B选项;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魏源的主张不符,故排除D选项。8.美国华裔学者郝延平在中国近代商业革命一书中评论说,“1884年以后,不幸以盛宣怀为首的官僚紧紧掌握了官督商办企业(他们是中国工业化的早期先锋),在中

11、国工业发展中,官僚资本主义开始比企业家精神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该学者A. 指出洋务运动缺乏制度理念创新B. 否定了洋务运动的社会进步作用C. 认为政治家比企业家对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贡献大D. 强调洋务企业严重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坚持官营体制的官僚资本主义在企业制度和理念上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这也说明洋务派虽然在实业上有所建树,但却在制度建设上毫无作为,故选择A选项;材料中并无明显涉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D选项;B、C选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9.下图呈现了1911年武昌起义后,纷纷独立的各省在政体实践中建立的不同政体模式代表(局部)。据此

12、可知,当时的中国A.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B. 革命大好形势下潜伏着严重的危机C. 革命派完全掌控了地方政权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的“民主共和制”“中央集权制”“代议制”等信息可知,南方各省在宣布独立之后,还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势力的阻碍,且也有部分省份仍在立宪派的控制之下,由此可以说明革命大好形势下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故选择B选项;图中江苏、浙江仍然在立宪派等的控制之下,与A选项的描述不同,故排除A选项;C选项太过于绝对,排除;当时宣布独立的多为南方省份,北方地区仍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故D排除。10.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的一场运动时说:

13、“它汲取过去由上层精英推动社会变革的局限,试图把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推向广大民众。这一努力是有效的,它孕育了一代新人,催生了一个新型的政党。”据此推知,该运动A. 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B. 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此场运动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择D项;新文化运动旨在维护民主共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故A选项排除;B选项没有反映题目主旨,故排除;新文化运动时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C排除。11.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

14、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据此可知,中共“六大”决议A. 说明中央已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C. 表明共产党内部“右”的错误已日益严重D. 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大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对全党思想的统一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故选择D选项;大会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出“中央已认识到

15、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故A选项排除;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的,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中共内部的“右倾”错误,故排除C选项。12.下表为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年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矿产品(机采)手工机器手工机器189315.6 28.40.15342.5191039.10.20.513.111.928.35.9192036.40.92.88.212.331.28.2193045.11.23.43.512.227.17.5193644.12.61.66.75.632.47.1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 仍处于自然经济落后态势中B. 近代工业的结构已日趋平衡C. 对外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