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84585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Cu:64 Ba:137部分(共60分)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是( )A. 明矾作净水剂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 漂粉精作消毒剂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

2、用作保湿剂,不是化学反应,B错误;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起氧化剂作用,C错误;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名师点睛】高考命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本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起来,这种考查方式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较高,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某同学归纳的下表物质与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X

3、YZA含氧酸一元强酸HClO4B易溶碱强碱NaOHC盐酸式盐NaHCO3D非电解质氧化物CO2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一元强酸,包括含氧酸和无氧酸,不符合图示对应关系,故A错误;B强碱包括易溶性强碱和难溶性强碱,不符合图示对应关系,故B错误;C盐包括酸式盐和碱式盐,酸式盐包括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等,符合图示对应关系,故C正确;D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及部分氧化物属于电解质,部分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符合图示对应关系,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的相关知识。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熬胆矾铁

4、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 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萃取,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故D正确;故

5、答案为C。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B. 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答案】D【解析】A、NH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N

6、2和O2都是气态分子,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A,故C错误;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A,故D正确。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颜色B. 收集氧气C. 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D. 浓硫酸稀释【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亚铁中:FeSO4+2NaOHFe(OH)2+Na2SO4,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4Fe(OH)2+O2+2H2O4Fe(OH)3,所以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要隔绝空气,故A错误;B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

7、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正确,故B正确;C用锌与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该发生装置正确,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进行纯度的检验,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考虑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快速扩撒,故D错误;故答案为B。6.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 操作I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B. 可以提纯含少量氧化铁

8、杂质的氧化铝C. 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D. 可以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氧化钠【答案】C【解析】A操作是溶解,将固体溶于水,A错误;B氧化铁、氧化铝均不溶于水,不能除去氧化铁,B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可以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正确;D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不能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氧化钠,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方法的选择。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B. 100mL1molL1FeC

9、l3溶液中所含Fe3+数目为0.1NAC. 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 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详解: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C. 甲烷和乙烯分子

10、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8.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 用装置乙过滤

11、海带灰的浸泡液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答案】B【解析】【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答案选B。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

12、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比较Ksp(AgCl)与Ksp(AgI)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应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由于氯化镁易水解、氯化氢易挥发,若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到的是MgO,应该在H

13、Cl气流中加热氯化镁溶液制取无水氯化镁,故B错误;C稀硝酸能够与铜粉反应,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故C错误;DKsp小的先沉淀,可根据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变化,判断Ksp(AgCl)Ksp(AgI),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60、液氯是单质,HD和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B. 胆矾、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C.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括化学变化D. 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答案】C【解析】【详解】AHD只含

14、氢元素,是单质;NO2和碱反应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胆矾是纯净物,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C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甲醇的反应,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存在I-氧化为I2,故均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 D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属于一元酸;NaH2PO2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2PO2-在水溶液中能水解,即H3PO2属于弱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同温同压下,x 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A. 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 xy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 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 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答案】B【解析】同温同压下,x 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即,x 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所以A正确,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错,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C正确,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为摩尔质量这比,即;D正确,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为yx;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1,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17V+22400)/(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