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47609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_8610145.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2018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3.00分)把樟脑丸放入衣柜里,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用分子的观点看,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大小可以改变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樟脑丸是由樟脑分子组成的,组成樟脑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把樟脑丸放入衣柜里,樟脑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难度较小,容易解答。2(3.00分)下列与

2、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身体健康长期饮用纯净水B电解水实验,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C为了使海波受热更均匀,用水浴进行加热D为了降低汽车刹车片的温度,用水进行冷却【分析】(1)根据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的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分析。(2)对于不能直接测量或研究的可以采用转换法;(3)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用水浴法;(4)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变化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解答】解:A、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小,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类似蒸馏水,其中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

3、A错误;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用到了转换法,故B正确;C、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且加热过程缓慢,有助于时间的测量,故C正确;D、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变化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汽车刹车片用水来冷却,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水为背景,考查了水的组成、水浴加热的好处、水的比热容大等知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3(3.00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把体温计放到热水中消毒B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应安装在零线上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煤气泄漏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

4、布盖灭【分析】(1)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2)火线首先进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螺旋套;火线接在灯泡的顶端,在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更安全;(3)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低于热水的温度,即热水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故A错误B、开关接在火线和接在零线上都能控制灯泡,但是接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开关接在零线上,开关断开时,灯泡连接着火线,不安全。故B错误;C、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

5、条检验煤气是否泄漏,故C错误;D、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而灭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安全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4(3.00分)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水、铜和海波都是晶体B铁、陶瓷、木头都善于导热C空气、矿泉水、粗盐都是混合物D羊毛、涤纶、棉花都是合成纤维【分析】(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点的为晶体,没有熔点的为非晶体;(2)不同物质导热能力不同;(3)空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4)根据常见的三大类合成材料进行判断。【解答】解:A、水、铜和海波中,铜

6、和海波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是相对于固体而言的,而水是液体,既不属于晶体,也不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B、铁善于导热,而陶瓷、木头不善于导热,故B错误;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矿泉水、粗盐都是混合物,故C正确;D、棉花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纤维料,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中考查了对材料的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等,包含一定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5(3.00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隔绝了氧气B.如图所示实验:把酚酞试

7、液滴到点滴板上的水和肥皂水中,试液只在肥皂水中变红,说明肥皂水显碱性C.如图所示实验:在袭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下落,说明大气有向上的压强D.如图所示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分析】(1)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显碱性的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纸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纸片向上压力的作用;(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解:A、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铜丝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致蜡烛火焰熄灭,故A错误;B、酚酞试液遇

8、到碱性物质会变红,将酚酞试液滴到点滴板上的水和肥皂水中,试液只在肥皂水中变红,说明肥皂水显碱性,故B正确;C、由于大气有向上的压强,且大气压大于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硬纸片不下落,故C正确;D、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球的着火点,使小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着火点、酚酞试液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做功改变内能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6(3.00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步行100m的时间约为30sB保定市冬天的平均气温约为20C普通六层居民楼的高度约为20mD一支木制

9、铅笔的质量约为100g【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步行速度在1.2m/s左右,步行100m用时在t=83s。故A不符合实际;B、保定市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达20,但平均气温要远高于20故B不符合实际;C、一般三层楼的高度约10m,所以六层楼的高度在20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一支木制铅笔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8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

10、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7(3.00分)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B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C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利用了电磁波能传递能量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卫星既可以发出电磁波,有可以接收电磁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卫星既可以发出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

11、,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以及声的利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8(3.00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A刚出水时感觉冷B壶口冒出的“白气”C河水结冰D树枝上的霜【分析】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固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刚出水时感觉冷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

12、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河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能分清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9(3.00分)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的人没有惯性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停下后,它的惯性消失了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因为箭有惯性D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和人的惯性【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1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解答】解:A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AB错误;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故C正确;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和人的动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10(3.0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动10cm后,再移动光屏。光屏上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14、【分析】当2fuf,v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化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距也应该发生变化;凸透镜成实像时,若成缩小的像,则像距小于物距;若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物距。【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cm,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当蜡烛向右移动10cm,fu,故应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的应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11(3.00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图:根据图示装置的原理,可以

15、制成发电机B如图:该话筒是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C如图:闭合开关后,小磁针N极将逆时针偏转D如图:小锤击打铃碗时,电磁铁无磁性【分析】(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2)话筒的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气流冲击线圈从而使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变成了电信号;(3)根据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判断。(4)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电铃就是利用电磁铁的这个特性工作的。【解答】解:A、导体棒与电源相连,当通以电流时由于受磁场力的作用,导体棒会发生运动,故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原理,而不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错误;B、话筒都是利用了电磁感应这一现象来工作的,故B正确;C、由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