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947372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词写作的结构模式 图上一、以平铺直叙为主的直线型结构 这种思维模式和结构方法是按人们最习惯、最熟悉、最易被接受的直线方向流动发展。如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前半概写,后半专叙;前边写因,后边写果。从时间意义上说,是按照自然时间的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发展;从空间意义上说,是按照明晰的自然空间位置来转换,如从远至近,从内至外,从高至低,从东到西,或者反过来;从逻辑关系上说,前后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先因后果,或者先果后因。这种结构不留下很多的空白与跳跃,有意地把有关的情节、场景、心态都铺叙出来,不以曲、密、拗取胜,而以直、疏、平见长。 (一)情景顺序 1、上景下情 这种结构是人们最熟悉也最易理解的正向

2、直线模式。上片写景可以用并列模式,描写多个与主旨相映的多个情景,最后辅以总结式的结句来收束上片。也可以用递进模式,起句写景平起,感情蕴住不言,然后逐句逐句地慢慢在景中蕴情,调子逐步地上扬,然后以情句收束上片,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下片抒情则不可平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安排一点转折在里面。如写悲情,可以在下片情起用平或用抑,中间极尽情感宣泄、汪洋肆意,结尾处再次用抑,从而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动。 结构模式举例: 例一,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

3、词别题又作别恨 、 怀旧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暗透乡思: “碧云天,黄叶地。 ”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 ,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浮云飘荡;金风习习,黄叶满地。 秋色连波,翠水

4、涟漪,烟雾笼罩,天地相连,浑然一体。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 、地 、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三句在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借景抒情,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 “黯乡魂,追旅思。 ”

5、过片两句,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 乡魂” 、 “旅思” 。乡魂 ,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 ”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6、 “明月楼高休独倚。 ” 此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结拍两句,明月皎洁,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来想一舒愁苦的百转回肠,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全词大笔振迅,意境壮阔,上景下情,构思谨严,情景交融,缠绵婉曲。是一篇流

7、传千古的名作。 例二,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是秦观在会稽逗留时所作,曾与会稽太守程公辟燕游酬唱,流连歌场。 上阕写离别时凄清景物,景中含情,微云抺山,斜阳归鸦,将秋晚日暮的萧条景象和离别时的忧伤悲凉的凄惋情绪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开头两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描写秋天郊野的环境。山色是朦胧的,像是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白云,郊野是空旷的,树木凋残,满地

8、枯草,一望无际,这枯草像是跟天粘在一起了。 “抹”字、 “粘”字写出了词人的主观感受,以为这客观景物如此黯淡而冷落,仿佛就是出自人为的安排,有意给山抹上了云,让天粘着了草。而“山抹微云” ,则显示了词人在分别时内心的凄迷恍惚, “天粘衰草” ,则显示了词人在分别时内心的空虚怅惘。词家多用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以上两句写了环境,词人再用“画角声断樵门”来交代时间。樵楼上军中号角的声音都停止了,表示时间已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时间里送别的。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写送别。是说暂时停下即将远去的船,离去的人与相送的人姑且共进几杯送别的酒。越是喝酒,越是思绪万千,难舍难分。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9、、烟霭纷纷” ,提起往事,不堪回首,瞻望前途,心境茫然。 “旧事”不堪回首,将来则不堪设想。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眼前之景,就足以使离人无限凄楚,秦观化用隋炀帝诗句,以斜阳表示日暮途远,以寒鸦回到巢里和孤村的人家闭门归宿反衬自己的外出漂流,寂寞孤单。这也是以景写情。平淡自然,而使景物如画,景中有情。 下阕着重表现别离的感伤情绪。细致具体地刻画了一对情人难于割舍的离悲怨恨,描绘逼真,形象鲜明。 换头“消魂”二字直起抒情,以下情感的抒发便一发不可收,滔滔汩汩,无限伤离之情溢满纸外。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这几句是写离别之时伤心得有如丧魂落魄。 ”香囊是古代男子佩带的盛香

10、料的袋子,分别时解下来赠送对方留作纪念。 “罗带轻分” ,是说女子罗带上打的同心结,轻易地就给解开了,表示草草分别。秦观说自己“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 ,就以妓女所居的青楼点出对方的身分,他自己也如同柳永那样沉迷青楼生活,以驱除仕途失意的牢骚苦闷。 “此去何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下面仍回到写景上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分别之后,还是不住回头观望,“高城”本来是很显眼的,但已经看不见了,只见隐隐约约的黄昏中的无数灯火,言外之意是那“高城”中的依依不舍的人更是看不见了。这是不见于字面的深入一层的曲折婉转的写法。语言简约凝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平铺直叙为主要特色的直线

11、型结构并不意味着平庸呆板、毫无变化、毫无生趣。而是层次明晰、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上景下情或者相互补充,或者景为情铺,不可上下脱离,各执一词。上片乐景则下片乐情,上片悲景则下片悲情。偶有反衬尚可,但要能够自圆其说,有所转折,能够逆转回来。2、上情下景:这种方式和上景下情的形式正好相反,亦为词人所娴熟。 例如,张先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描写作者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常生活。为张先词中

12、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 上片写午睡醒来、送春伤别、低徊往事的心绪。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开头即写持酒听歌,歌是水调 ,传为隋炀帝所作,其音悲伤,这样。他所持酒听歌就不是高兴的事,而是悲哀的事。接下来继续写这种愁, “午醉醒来愁未醒” ,酒醉了,睡觉了,而睡醒后愁还未醒,可见起其愁的深长。那么,是什么样的愁,如此深长呢?下面点明:“送春春去几时回” ,是送春之愁。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

13、。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 ,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接着他的思绪与作为就是“临晚镜,伤流景”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以“晚”易“晓” ,主要于写实。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成空,后期无定,后事迷茫,所以是“空记省” ,白白的记忆与追省。省,反省。 “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 由此看来,词人伤春为表,伤已才是里。春去尚有回归日,而大好青春却一去无返机了。 “几时回” ,实际上是“伤己”之余的自问了。

14、向晚临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成空的慨叹!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下片从动态方面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周围环境和景物予以烘染。 “沙上并禽池上暝” ,是所见之景,并禽,成对的鸟,在沙上并立,池上睡觉;禽鸟成双,而作者却形单影只,形成对比。孤寂萧索,则隐然暗示出对青春年华情侣燕尔的往事之追忆。 “ 云破月来花弄影” ,这是张先为人称道的名句。天上云破月出,地上花影明暗,不费笔墨写花的色艳形美,甚至不写本身,只写其朦胧的身影,略貌取神,传神入微。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 ,

15、尽显拟人之妙处。花月弄影,反面衬跌。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弄影”暗示出有风,已经传达出对花的命运的担心。这才出现“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 。其中的“风”字是本片中的关键词,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 ;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以花的生命凋残对比人的生命凋残。终篇“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 (二)时间顺序1、先昔后今 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从昨天到今天,从过去到现在,依次写

16、起。这种结构模式大都是从忆昔开始,到如今完全不同于昔日的生活。此类词作,往往是说今非昔比,过去总是美好的,现在总是哀伤的,无限的伤感和怅惘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例如一: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抚今追昔,以对比手法,填写了这首抒发大宋王朝亡国后的无限感慨和沉痛之情的词作。词中追忆了当年洛阳旧游之乐,抒发了南渡后的悲愤及无奈的心情。这首词格调清婉明快,意境清新;行文工于构思,豪放中见深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