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19472098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2018年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一4月6日,全市学习塘约道路经验座谈会召开。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云江委托,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团长刘群峰主持。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扶贫办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县(区)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副主任)、扶贫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各县(区)党委(党工委)宣传部(政治部)分管理论工作的副部长(副主任),驻村干部代表等30人参加座谈。王宏甲是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文学家。他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多次深入贵州省安顺市及塘约村采访,

2、写出了这部塘约道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塘约道路叙述了安顺市平坝区贫困村塘约在被一场大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回家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塘约道路书中揭示: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翁,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前者是经济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这是在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础,走一条使每个农民的切

3、身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塘约道路是当代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视线聚焦贵州农村,讲述了中国社会的故事,讲述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层的成功实践,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认真阅读塘约道路,了解塘约的蝶变之路,在塘约穷则思变的大胆改革中深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塘约经验,围绕“113攻坚战”战略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增强信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锐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为如期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努力奋斗!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二塘约道路由报告文学家、著名学者王

4、宏甲所创作,是记录贵州安顺一个穷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如何从灾难之后的一穷二白中,通过重拾集体化道路,重拾乡约民俗,重拾村民自治,实现惊人蜕变的一篇写实报告文学。全文用字简练、文笔朴实、寓意深刻,读后发人深省、使人振奋、催人上进,个人认为是近年以来被穿越、玄幻、盗墓、神剧充斥的现代文坛浊世中难得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层三农工作者,对文中所提及的诸项事宜,感触尤深。一些体会、几点思考,以飨读者。一:从改革到深化改革“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土地流转中心”左文学说,“通过流转,把承老保障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等全覆盖,1-2项增收产业全覆盖。贫困村出列要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运车辆

5、,组组通公路和村庄内便道全部硬化,通宽带及电话,自然村村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或有执业资格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等收入来说,我们主要认为,只要能通过各种办法整合项目资金到位,就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问题。读了塘约道路,进一步思考才进一步发现,要做好“四有五覆盖、五通四有”,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

6、促进产业的发展,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王荣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2015年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

7、推动村发展。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

8、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层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

9、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赵璞(黔西县副县长)遭遇了大洪水灾难、濒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卯足一股劲,拧成一根绳,打破陈规,闯出了一条新型集体组织道路,使得塘约能够从灾难和贫困中迅速崛起,灾后仅仅两年时间,便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蜕变成拥有200万资产、吸引90%的村民返乡安居乐业的集体化村庄。它的成功在于,村党组织能够大胆冲破观念的桎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走出一条合适自己发展的“塘约道路”,它最宝贵的经验与精髓就是“三权”促“三变”,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为抓手,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

10、股联营”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得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更加巩固,党支部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塘约道路”不仅是时值脱贫攻坚战中的珍贵事例,更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2016年,黔西县将谷里镇、林泉镇和金碧镇作为“三变”改革试点,并以试点乡镇为中心带动全县有经营主体为载体的村开展“三变”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探索,“三变”改革工作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推动集体、村民和企业利益紧密链接,实现了农民增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王大庆(七星关区副区长)通过对塘约道路的深入学习和到塘约村

11、参观学习,本人有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一是塘约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塘约村建立了村寨一体的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约村特别重视党的层政权,选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村在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创造出驾照式评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塘约村特别重视村庄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塘约村通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规范村

12、民行为的“红九条”,实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约村善于改革创新,用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赋予土地产权流转、入股、抵押、收益权能,探索实施“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路径和“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发展思路,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和“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合股联营,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结合实际,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层这个组织。二要用好群众这个主体。三要走好改革这条路子。唐光

13、甫(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

14、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贯之”的“历史和人文的因素”。塘约道路不可以搬到毕节的每个村,但他的经验和精神可以复制到每个村。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