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47050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复习总纲马克思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码:1 /15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复习总纲 绪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创始人?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是?答: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答:共产党宣言,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理论发现是?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答: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4.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答;1.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3)是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页码:2 /15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 人类的两大类活动是?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恩格斯 )总结概括了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明确提出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3、题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说明和解释世界的是哪种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是哪种唯物主义的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笛卡尔、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其代表性的言论是(我思故我在;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飞矢不动”说明(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4、、时空的内在统一性要求我们的言行处事原则应该(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需要把握的两大方面是(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页码:3 /15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当代世界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严重失衡)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

5、映像),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答: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指( 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主要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

6、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规律是(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矛盾分析法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答

7、: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页码:4 /15 如何理解“和谐” ?答: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

8、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试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什么是量变?什么是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

9、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是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页码:5 /15 第二章 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

10、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如何理解虚拟实践的产生?(虚拟实践是伴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的,其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及其思想表述?答:1.孟轲有一种所谓“良知”

11、、“良能”的观点,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2.柏拉图宣扬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就来源于对其中的“理念”的认识和回忆,故而提出了“认识即回忆”的观点。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3.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

12、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页码:6 /15 如何理解非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答:非理性认识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非理性认识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我们应当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实现了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运动是否完成?答:1.为什么说“完成了”?因为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2.为什么说“又没完成”?任何过程,不论属于自然界的还是属于社会

13、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3.不管怎样,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到了这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答:1.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这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2.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

14、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4.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过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任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页码:7 /15答:真理和谬误是

15、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过、敬业、诚信、友善”。 第三章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点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的创立者是(马克思) 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

16、社会意识?二者的关系是?答: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答: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答: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其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页码:8 /15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是?答:1.生产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