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63931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选 C 酸雨是由 SO2过量排放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源于 N、P 等排放量过多; 臭氧层破坏源于氟利昂等过量排放;永冻土融化与 CO2过量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有关。 2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2、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解析:选 D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 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 ; 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 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射到地面量增加 ; 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少,可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雪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3“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 ,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 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 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

3、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选 D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 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 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 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 是引发海水富 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4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生

4、态污水(常富含 N、P)处理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中含有更多的 N 和 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了该生态系 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 D 虽然图中只画出了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作为生态系统除了这 两种成分外,还具有消费者和分解者两种成分。 5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选 C 近几十年

5、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 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 原和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选 B 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 保持作用、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 7某湖泊由

6、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 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 水样,测得甲组 pH 为 7.3,乙组 pH 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 复 解析:选 B 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而死亡;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

7、 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 3 水体 pH 在早晨较低;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 正反馈调节 ; 投放的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 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8 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 其溶解氧量(DO)、 生物耗氧量(BOD)、 无机物(富 含 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机物浓度低于乙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甲、乙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选 D 甲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

8、,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乙地有机物浓度较低; 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 ; 在甲、乙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 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 DO 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 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二、非选择题 9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下面 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水 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 _ _。 (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巢湖水中的 N、P 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 藻的

9、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理由是_ _。 (3)图中 a、b 分别代表_。 水华现象发生后, 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 这一调节方式是_。 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也 易导致水生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水体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 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 华发生之后, 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 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 (2)水中的 4 N、P 等矿质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 (3)一种因素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因素的变化为正反馈。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 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 (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 巢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有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 空间充裕等情况下, 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 他合理答案均可) (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 (正)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