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61900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区府政务情况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府政务情况报告一年来,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帮助企业争取和落实各级奖励、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成立8家担保公司,为19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8亿元。第八届“618”项目成果交易对接技术需求189项。净增规模企业39家,达305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著名商标9件,省名牌产品9项。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护城河三期、黄石旧街等片区改造征迁基本完成,南郊濠浦、阔口商服区等片区改造征迁启动,全年拆迁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2多亿元,建成45万多平方米,交付使用16万多平方米。

2、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浅水湾陶源、祥荣树湾等一批住宅小区基本建成。城市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体育中心等各类场馆投入使用,周边环境焕然一新。西天尾镇、北高镇分别列入省、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完成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启动了部分先行项目。农村环境逐步优化。顺利通过省第五批初级水利化县建设验收。北洋河道整治二期扫尾工程有效推进,企溪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动工。开展20个行政村河道保洁试点。完成村级供水工程56处,疏浚河道60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2500口。4个镇垃圾转运站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完成农村改厕3850口。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畜禽养殖场14.7万平方米。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

3、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成立区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出台网上审批窗口服务工作规程(试行)、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等8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等行为。全面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依法清权、晒权、量权,进一步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开展“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落实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七项制度(4),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我们强化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不断繁荣。教育“双高普九” (5)工作得到巩固,“两项教育” (6)督导评估被评为省级优秀等级,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和“全国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区”;实施中小学校

4、舍安全工程,全年动工项目34个、动工面积8.27万平方米,竣工项目8个、竣工面积2.23万平方米;麟峰小学改扩建、旧四中二期改造全面启动。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荣获省级“知识产权强区”和省第四届“科普先进区” 。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参与省运、服务省运、奉献省运”等活动,省运会总分列全省85个县区第10名。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竣工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全市率先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7),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加强老龄工作,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

5、役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卓有成效。民族、宗教、老区、红十字会、残联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编制、气象、防震减灾、档案、人防、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建设不断巩固。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主动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如期办结市、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39件,办结率达100。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慈善总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推进事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

6、权和表达权。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坚持依法治区,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获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综治责任有效落实,“平安”有效创建,“省运安保”有效有力。贯彻落实信访处理事项“路线图” (9),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实行区领导挂钩镇街下基层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化解了一批信访户。建立了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位代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目标胜利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宜居有效建设。文明城区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西庚、护城河三期、四期、五期、文献路东拓等片区改造,拆迁房屋

7、建筑面积31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安置房面积450多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0多万平方米。新增了丰美健城、汉庭花园、欧氏雅筑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开发商品房400多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建成通车,迎来了“高铁”时代;市政道路、城区主干道、疏港大道等加快建设,城区交通更加便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了体育中心、天九湾休闲广场、玉湖公园等一批市政公共设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双高普九”,率先通过省“两项教育”督导评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幼儿入园率位居全市前列。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8、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一批“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农民健身、村村通广播等文化工程持续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土、人口计划生育、环保三大国策基本得到落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1.8%。五年来,区本级财政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4亿多元,率先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率先对农村老年协会予以工作经费补助,对无职困难党员予以生活补助,二十多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

9、系逐步完善。汽车、旅游、保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小康生活迈出新步伐。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干部职工,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来的投资者、建设者、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

10、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体经济仍然较为薄弱,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工业投资量偏小,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少,直接影响了发展后劲;中心城区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基础偏弱、总量偏少、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城乡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会治安不尽人意,“两抢一盗”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仍然存在隐患,食品安全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为此,我们

11、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二、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对于指导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请大会审议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总结了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的宏观环境和我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

12、牢把握国家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市委确定的“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目标,围绕“一区两地三中心”的发展定位,落实“六个坚持”的工作要领,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优先、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创业城区,实现中心城区的率先崛起,把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规划纲要提出“六个突出”的基本要求:即突出率先跨越、突出转变方式、突出统筹协调、突出改革创新、突出为民惠民、突出

13、构建和谐。这“六个突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的精神,体现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基本要求。规划纲要提出“率先跨越、宜居”的总体目标,既是对接市里“十二五”提出“宜居港城”的需要,也是保持与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构建港城崛起的宜居创业城市中心”定位相一致的需要。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年工作(一)项目带动,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五大战役”为载体,以重点项目攻坚为突破口,用投资扩大内需,用投资调优结构。一要高起点策划项目。围绕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减排、

1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结合区情、挖掘潜力,精心策划100个以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把项目策划、包装、论证、运作、落实等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谨细致。二要高质量引进项目。落实区投资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思路,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环保节能和产业链高端延伸的产业和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标准化厂房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招租推介力度。采取强强合作、企业兼并、央企对接等多种灵活招商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引导企业积极与境内外基金机构开展嫁接合作、资本运作等双向合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全年引进各类项目50

15、个以上。(二)调整结构,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切实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二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加快总部商务区、港立交桥及青山路两侧企业办公区建设步伐,引进贵金属交易、证券、金融服务、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全面推进黄石商贸物流园建设,加快建设海峡国际商贸城,开工建设湄洲湾国际家具城等项目,促进红星美凯龙项目上半年竣工试营业,带动发展现代物流业。探索新型经营交易业态,进一步促进工艺城、鞋服城繁荣,办好“艺博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加快编制区商

16、贸行业招商投资指南,发挥常设机构作用,有效推介商业旺铺、商贸网点等商业地产,引进大型超市、餐饮娱乐、各类品牌专营店等消费服务业。(三)建管并重,着力打造宜居创业城区围绕“构建港城宜居创业城市中心”定位,大力实施城市“北扩东拓南进”战略,加快建设新区和黄石、木兰溪两岸、西天尾镇“三大城市综合体”,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三要提升城市品位。迎接新一轮全省文明城区总评工作。推进新一轮中心城区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提高保洁标准。加大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违法广告、车辆乱停等现象的整治力度。健全定期巡查、综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保持打击“两违” (12)的高压态势。实施延寿路、东园路等主干道两侧立面景观整治。(四)统筹城乡,着力推进城乡一体进程围绕“率先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