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49903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3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学习内容,1记住先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几个数字。 2什么是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3先学前儿童的实物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4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一、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13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同时这一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时期,有人也称之为“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二、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 (

2、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的重量继续增加 2.皮质抑制(内抑制机能)的发展 3.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2什么是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晚年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即条件反射包括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的条件反射做第二信号系统。,案例,如梅子放在嘴里会流口水这是无条件反射; 吃过梅子的人,只要看到梅子也会流口水,“望梅止渴”,这是第一信号系统的话动; 掌握了语言的人,在听到“梅子”一词时,也会流口水,“谈梅生津”这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梅子,具体事物,语词,判断下列现象属于无条件反射,第一信

3、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孩子打针时哭; 孩子打针前看到针就哭; 孩子听到“打针”这个词就哭; 父亲把风扇挂在墙上; 父亲把“风扇”两个字写在墙上。,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 幼儿在1.5岁之后,随着言语的出现,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开始形成。思维产生了。,三、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1.走、跑、跳 2.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使动作具有灵活性 可以扩大儿童认识的范围,使他们不但能主动地

4、接触物体,还能从各个方面来认识物体。 为空间直觉、为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 为有目的的活动最初的游戏活动准备条件。 发展儿童的独立性。,(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1.手的灵活动作 孩子开始学习使用各种用具的动作,要有一个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 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进行动作 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 能够有意识的重复有效动作,不再是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 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手的动作,2.儿童运用物体动作能力的发展,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三)先学前儿童动作发展中的个别差异,1.遗传和经验

5、2.性别差异 3.文化和种族差异,四、先学前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先学前儿童的实物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实物活动: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是该阶段幼儿每天的主要工作。,(1)通过实物活动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儿童用杯子喝水,认识了玻璃的属性,杯子的用途,水的性质。,(2)实物活动是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桌子上的玩具够不着怎么办? 搭积木倒塌怎么办? 怎样用积木搭桥?,(二)先学前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与教育,1.言语真正形成 先学前期是儿童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年龄 刚出生 9-12个月 19-21个月 3岁,言语的发展 能够分辨语音刺激 说出第一个词。如“帽帽” 词语爆炸,平均

6、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 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2.思维能力出现,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5-2岁是儿童思维出现的时期。 会够东西。会喝水。,尝试错误,3.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与“我”、“物”与“我”的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同周

7、围的客体区别开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7、8个月的孩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 2-3岁出现自我意识: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 “我”。,3岁的孩子:闹独立,爱做事,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自己脱帽子等。这时婴儿非常喜欢独立行动,不愿意别人喂饭,不愿意被抱着走,很愿意给别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 成人应当保护婴儿独立性的这种萌芽,帮助他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第一,孩子想做并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自己去做,或者帮助他自己完成。,孩子想自己吃饭,可以给他安排好椅子,让他坐好,旁边放一把小勺,一双筷子,供孩子自己选择,无论孩子吃饭时搞得如何,饭洒一桌子,

8、菜夹掉地下,都不要指责,而在鼓励:吃得很好,真能干,如果饭不洒在桌子上就更好了。,第二,尊重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如孩子看书,母亲已准备好饭,这时,不能将孩子硬拉出来吃饭。否则造成和父母顶牛的局面。可采用这样的办法: 询问孩子还需多少时间看完;用商量口吻对孩子说:“是先吃饭,还是看完了再吃饭?”让孩子选择。如果看完所需时间太长,可以商量的口气对孩子说:“看完还需很长时间,饭要凉了,爸爸胃不好,吃了冷饭要生病的,你看先吃饭怎么样?”一般说来,孩子见大人和他商量,他的独立愿望得到满足,很愿意做出决定,去吃饭。,判断题,胎儿已经具有心理活动。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3-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抽象

9、逻辑思维在新生儿期出现,10岁成熟。 关键期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 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是3-4岁。,判断题,中国最早进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陈帼眉。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刺激过多会使人注意涣散;思维迟钝。 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黄疸是一种病态,应抓紧医治。 新生儿具有神奇的本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已经较强。 刚出生的幼儿适应环境,主要依靠本能活动-条件反射,判断题,猪孩王显凤没有人抚养而活下来是因为无条件反射。 抓握反射在1岁时消失。 婴儿的游泳反射一般不会消失。 春天怀孕比较好。 狗吃骨头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 要使新生儿看清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眼40厘米左右处。 逗笑代表着孩子最初的智力萌芽。 将婴儿捆扎起来能有效防止 “罗圈腿”的发生。 将孩子放在摇篮里不停摇晃,可以催其入睡。,判断题,对于婴儿来说早期教育就是训练其五官。 前囟门于2-4个月闭合。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 3岁的孩子喜爱扔摔东西,觉得很有趣。 缺乏母子交流易导致婴儿沉默。 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