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44894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语文卷真题Word版-2013高考_288458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解析解析:永州一中 刘小忠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A惬意qi 静谧b 伊甸园din 惊鸿一瞥piB乘势chng 戏谑xu 可塑性su 跬步千里ku C佳肴yo 苋菜xin 瞭望哨lio 独辟蹊径xD篆刻zhun 黝黑yu 口头禅chn 力能扛鼎kng 【答案】C 【解析】本题仍考“形声套读”“多音误读”和 “方言纠错”,“静谧”的“谧”,不能套读“b”,应读“m”;“可塑性”的“塑”方言中极易读成“su”,

2、应读“s”;“力能扛鼎”的“扛”遵循“多音读次音”的原则,不读“kng”,应读“gng”。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被误读的字,难度不大,考题非常平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D 】A扮靓 商贾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B辐员 魁梧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C联袂 眈误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D寒暄 遴选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备,表示完全,不是加倍,“倍”字同音错误。幅员:领土面积,指国家疆域。宽窄叫幅,周围叫员。“幅”字与“巾”有关,用于布帛、图画等;“辐”字是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与“车”有关,用于“车辐”“辐射”等,近形混淆。耽误

3、: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耽”字从耳,,冘声。本义是耳朵大而且下垂。眈:注视的样子。从目,冘声。视近而志远也。常用于“虎视眈眈”(凶狠贪婪地看着)。也属于近形混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义定形”,从意义入手,确定字形(同音字)或偏旁(近形字)。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

4、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答案】B 【解析】本题是选择有语病的一项,“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病句考查归根结底还是考查一个考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找主干,理枝叶,识例句”是最基本的方法。换主语了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发展它明显偷换主语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5、。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回到连贯题的考查,“瞻前顾后看语境”,“闲情”是看与听,“只见”对应“不见”,选定 B 与 C,“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紧接“月儿挂上柳梢”,写出时间变化,最后锁定C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6、9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

7、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

8、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 “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9、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A 【解析】本考4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 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字;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 项不同。C 项第一个“乃”

10、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B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

11、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C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

12、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答案】 C【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既要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经验积累。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分)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

13、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 “旧”“以” “以”;(2)句中的“而” “以” “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 “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参考译文: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

14、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