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治燥剂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48920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治燥剂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十四章治燥剂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十四章治燥剂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十四章治燥剂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十四章治燥剂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治燥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治燥剂(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治燥剂,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治燥剂的概说、分类及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3、熟悉下列方剂:桑杏汤、增液汤(增液承气汤)、益胃汤(玉液汤)。,一、定义 二、适应证及分类 三、使用注意 四、现代药理研究,一、定义: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二、适应证及分类: 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别。外燥指感受秋令燥邪所发生的病证,因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又有凉燥与温燥之分。初秋承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相合而侵犯人体,故多见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

2、邪相结合而致病,故多见凉燥。其病常始肺卫,故临床症见发热恶寒,口干咽痛,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等。因两者证候不同,治法亦有异。内燥是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从部位上可分上、中、下燥,上燥多责之于肺,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中燥多责之于胃,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下燥多责之于肾,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在治疗上,外燥宜轻宣,内燥宜滋润,故本类方剂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三、使用注意: (1)分清外燥与内燥。外燥当分温燥抑或凉燥,内燥则应分上燥、中燥或(和)下燥,之后确定治法,选方用药。因人体内外、脏腑相互联系,故在临床上亦多相互影响,如外感温燥兼有上燥之证,上燥和下燥合病等。故须根据病情,灵

3、活掌握。 (2)滋阴润燥剂用药多滋腻之品,易于助湿碍气,故素体多湿,脾虚便溏以及气滞痰盛者应慎用或忌用。 (3)由于温燥之邪易伤津耗气,故治疗上宜配伍甘寒清热或益气生津之品。 此外,辛香药物易耗津、苦寒药物易化燥,故治燥病时应慎用。,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治燥剂的主要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消炎,镇咳袪痰,改善消化功能,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因此,在现代临床上治燥剂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病后虚弱等多种疾病而中医辨证属内、外燥证者。,第一节 轻宣外燥 轻宣外燥剂,主治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凉燥属次寒、小寒,凉燥犯肺,则肺气不宣,津液不布,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

4、干,舌苔薄白。常用苦辛温润药为主,配伍宣肺止咳、理气化痰之品组方,药用苏叶、杏仁、前胡、陈皮等,代表方如杏苏散。温燥属热,易耗津灼液,常使肺失清肃之令,症见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燥。常用辛凉甘润药物为主,配伍止咳化痰、生津止渴、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方,药用桑叶、薄荷、天花粉、石膏、知母、黄芩等。代表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杏 苏 散,温病条辨,杏 苏 散病机与证候分析,凉 燥 证,凉燥外袭 肺失宣降 痰湿内阻,恶寒无汗 头微痛 咳嗽痰稀 鼻塞嗌干 苔白脉弦,治法: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方解: 苏叶辛温不燥,解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肺止咳

5、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助君为臣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君药理肺化痰 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健脾化痰 生姜、大枣、甘草调营卫,和诸药,杏 苏 散,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剂,对秋季燥气流行所患之伤风咳嗽较为合适,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嗌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同时亦可辛温解表,宣肺化痰,故也可用于治疗一般外感风寒咳嗽。,杏 苏 散,2.使用注意: 本方辛温,只宜于凉燥和风寒表证,不宜于风温,也不能作为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桑 杏 汤,温病条辨,桑 杏 汤病机与证候分析,温 燥 证,温燥外袭 肺津受灼 其病轻浅,身热不甚 头痛鼻燥 口渴咽干 干咳少痰 舌红脉数,治

6、法:轻宣温燥 ,润肺止咳。,方解: 桑叶轻宣燥热,透邪外出 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 贝母清化痰热,助杏仁止咳化痰 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栀子皮质轻入上焦,清泄肺热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桑 杏 汤,1.辨证要点: 本方治温燥外袭,肺燥咳嗽之轻证。以病发初秋炎热干燥季节,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因用药多属轻清之品,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长于清宣温燥,化痰止咳。多用治初秋温燥外 桑杏汤 袭,肺津受灼,肺气失宣之咳嗽证。临证以干 咳少痰,头痛身热,口燥咽干,舌红苔干,脉 浮数等见证为特征。 均有宣肺化痰止咳,轻散透邪的功效。

7、用治风 热燥邪外袭肺卫之咳嗽证。 偏于辛凉宣透,宣肺止咳。多用治风温犯肺, 桑菊饮 即风热之邪初袭肺经之咳嗽证,属邪轻病浅者 。临证以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偏数等见证 为特征。,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组成桑叶9g 石膏8g 甘草3g 人参2g 胡麻仁3g 真阿胶3g 麦门冬4g 杏仁2g 枇杷叶3g 方解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为君药。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人参益胃津,养肺气,合甘草培土生金,麻仁、阿胶养阴润肺,杏仁、枇杷叶少量苦降肺气,共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配伍用药体现了宣肺、清肺、润肺、肃肺、补肺等诸多治肺大法。,功用清燥润肺

8、,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的主要方剂。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本方含滋腻之品,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组方用药比较,第二节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剂,主治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内燥证或由汗吐下重伤津液,或由久病精血大虚,或由感受温邪化燥伤阴所致。治宜甘寒滋润以补损耗之阴液,常用玄参、生地、麦冬等养阴增液药为主组方,代表方如增液汤、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等。,增 液 汤 温病条辨,组成玄参3

9、0g 麦冬24g 细生地24g 方解阳明温病,阳邪炽盛,热结之实证,用承气汤急下存阴;若热病耗损津液,液涸肠燥,传导失司,大便秘结,则不可用承气汤重竭其津。吴鞠通称本证为“无水舟停”,当用“增水行舟”之法。 方中重用玄参苦咸寒,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细生地甘苦寒,养阴润燥;麦冬甘寒,增液润燥,共为臣佐药。,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亦可用于内伤阴虚液亏诸证。 2.加减变化 若大便干结者服增液汤1日后仍不大便,可加生大黄、芒硝(即

10、增液承气汤)以清热泻下软坚润燥;若见唇干口燥者可加沙参、石斛、花粉以养阴生津。 3.使用注意 若阳明实热引起的便秘,非本方所宜。,麦 门 冬 汤,金匮要略,麦 门 冬 汤病机与证候分析,肺 痿,肺胃阴虚 气火上逆,咳唾涎沫 短气喘促 口干呕逆 舌红少苔 脉 虚 数,治法: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解: 麦冬重用,既滋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生津 “培土生金” 半夏少量为佐,降逆下气,化其痰涎 与麦冬配伍润燥相得,使麦冬滋而不腻。 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麦 门 冬 汤,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肺痿的主方。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亦可用于胃阴不

11、足,胃脘灼热而痛,口干呕逆者。 2.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麦冬应重用,而半夏用量要轻,方能滋养肺胃,降逆和中;本方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但证属虚寒者忌用。,益胃汤 温病条辨,组成沙参9g 麦冬15g 冰糖3g 细生地15g 玉竹炒香,4.5g 方解 方中重用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共为君药。配伍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为佐使。全方甘凉清润,清而不寒,润而不腻,药简力专,共奏养阴益胃之效。,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胃阴损伤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12、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滋养胃阴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 (与生脉散合用)以益气敛汗;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方解,生地重用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阴清肺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白芍敛阴和营泄热 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 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13、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白喉的常用方剂。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用于治疗白喉时剂量应加大;对湿盛痰多或感冒初起咳嗽,不宜应用;脾虚便溏者慎用。,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病机与证候分析,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咳嗽气喘 痰中带血 咽喉燥痛 头晕目眩 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 脉 细 数,治法:滋养肺肾,止咳化痰。,方解: 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生地、熟地既滋阴养血,又清热凉血 麦冬甘寒,协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 贝母、桔梗、生甘草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百合固金汤,1.辨证要点:

14、 本方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致咳嗽痰血的常用方剂。以咳嗽,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方中所用药物多甘寒滋润,故对脾虚便溏,饮食减少者应慎用或忌用。,重在滋阴清热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主治 养阴清 肺肾阴虚,内有蕴热,复感疫毒,热毒熏蒸咽喉 肺汤 之白喉证。临证以喉间起白膜斑点,不易擦去,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舌红脉数等见证为特征。 均有滋阴补肾润肺,清降虚火之功效。用治肺肾 阴虚,虚火上扰之证。 滋肾阴,降虚火之力较强,并能化痰止咳,体现 “金水相生”法。多用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百合固 灼伤肺络之咳嗽痰血证。临证以咳嗽,痰中带血, 金汤 咽喉燥痛,眩晕,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见 证为特征。,复习思考题: 1.外燥与内燥、凉燥与温燥的治法有何异同? 2.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为什么要配伍温燥之品? 3.清燥救肺汤主治什么证候?为什么方中石膏、麦冬用量少于桑叶? 4.麦门冬汤主治虚热肺痿,方中为何配伍甘温的人参以及温燥的半夏? 5.比较养阴清肺汤和百合固金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