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48754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Chapter6Acid baseEquilibriumandAcid baseTitration 本章学习要求 1 掌握弱酸 弱碱的电离平衡 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因素 稀释定律 运用最简式计算弱酸 弱碱水溶液的pH值及有关离子平衡浓度 2 了解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3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酸碱的定义 共轭酸碱对 酸碱反应的实质 共轭酸碱Ka 和与Kb 的关系 4 了解酸度对弱酸 碱 存在形态分布状况影响 5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指示剂的变色点 变色范围 6 掌握强酸 碱 滴定一元弱碱 酸 的原理 滴定曲线的概念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化学计量点pH值及突

2、跃范围的计算 指示剂的选择 掌握直接准确滴定一元酸 碱 的判据其应用 本章学习要求 7 掌握多元酸 碱 分布滴定的判据及滴定终点的pH值计算 指示剂的选择 了解混合酸准确滴定的判据及强酸弱酸混合情况下滴定终点pH值计算 指示剂的选择 8 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了解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及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 本章学习要求 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1100 1600年发现盐酸 硫酸 硝酸等强酸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 酸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十九世纪初认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1884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us提出电离理论192

3、3年Bronsted和Lowry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6 1酸碱质子理论 电离理论 ionization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物质是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物质是碱完全电离 强电解质 不完全电离 弱电解质 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protondonor 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protonacceptor 共轭关系 共轭酸碱对 1 酸碱定义 NH4 NH3 H HCO3 CO32 H HCl Cl H HCO3 H 酸 碱 质子 共轭酸碱对 共轭关系 H2CO3 说明 两性物质 HCO3 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2 酸碱反应 任何一个酸碱反

4、应都是由较强酸和较强碱反应生成较弱的酸和碱 根据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 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H2O H2O H3O OH 简写为 H2O H OH c H cq c OH cq 影响因素 酸碱本身授受质子的能力溶剂受授质子的能力水溶液中 酸碱的强弱用其离解常数Ka 或Kb 衡量 简写 电离常数的大小 表示了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的大小 Ka Kb 越大 表示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越大 溶液的酸 碱性越强 电离常数是一种平衡常数 它只与温度有关 与浓度无关 5 共轭酸碱对Ka 和Kb 的关系 在一共轭酸碱对中 酸的酸性越强 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 反之 酸越弱 其共轭

5、碱就越强 平衡浓度 c 1 c c 当 5 时 Ka c 2 稀释定律 6 2酸碱平衡的移动 1 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2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0 1mol L 1HAc 甲基橙 滴加0 1mol L 1NaAc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种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电离度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异离子效应 由于强电解质的加入增加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使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 离子结合为分子的机会减小 即分子化速度降低 因而重新达到平衡时电离度有所增加 同离子效应存在的同时 也存在盐效应 但盐效应很弱 一般计算中可忽略 例题 在氨水溶液中分别加

6、入HCl NH4Cl NaCl NaOH H2O对氨水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pH有何变化 解 NH3 H2O NH4 OH pHHClNH4ClNaClNaOHH2O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小 变小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大 水的电离 H2O H OH K c H c OH c H2O KW c H c OH K H2O 22 时 KW 10 14即一定温度下 水溶液中H 和OH 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 水的离子积 1 水溶液的pH值 6 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溶液酸碱和pH值 稀溶液中 用pH值表示酸碱性 pH logc H c H c OH KW 10 14pH pOH 14 pH值的测定

7、 酸碱指示剂 借助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的pH值 HIn H In pH试纸 由多种指示剂混合溶液浸透试纸后晾干而成 pH计 2 质子条件式 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 其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例 浓度为c的弱酸HA水溶液中HA H2O H3O A H2O H2O H3O OH c H3O c OH c A 简写为 c H c OH c A 强酸 碱 完全电离 例 计算1 10 7mol L 1HCl溶液中的H 浓度 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cK 20Kw 时 忽略水的电离当 4 4 或c K 500时 一元弱酸 碱 B HA 例 分别计算0 10mol L 1HAc和0 10mol

8、L 1NaAc溶液的pH值 多元弱酸Ka1 Ka2 Ka3 c H 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c H 计算同于一元弱酸 多元弱酸 碱 c Ka1 500时 在二元弱酸中 Ka1 Ka2 忽略第二步电离 其酸根浓度近似等于Ka2 例 计算0 10mol L 1Na2CO3溶液中的c OH c HCO3 c H2CO3 例 欲分离混合溶液中的Mn2 Zn2 在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达饱和 0 1mol L 1 要使溶液中c S2 大约为1 0 10 13mol L 1 须控制溶液pH为多少 在H2S溶液中 两性物质的酸碱性决定于相应酸常数和碱常数的相对大小 酸常数较大 则显酸性 碱常数较大 则显碱性 两

9、性物质 HA 例 分别计算0 20mol L 1NaH2PO4 Na2HPO4溶液的pH 4 酸度对弱酸 碱 各组分浓度的影响 分布系数 酸 碱 溶液中 某组分的平衡浓度占酸 碱 总浓度的分数 HAc溶液 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缓冲溶液 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 强碱或水的影响 保持pH基本不变的溶液 溶液的这种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的组成 弱酸及其共轭碱弱碱及其共轭酸 6 4缓冲溶液 BufferSolution 0 1mol L 1HAc 0 1mol L 1NaAc溶液HAc部分电离 HAc H Ac NaAc完全电离 NaAc Na Ac pH 4 75 加入1ml0 1mol L 1

10、HCl溶液 加入1ml0 1mol L 1NaOH溶液 2 缓冲溶液的pH值 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决定于酸 碱 的pKa pKb 其次与c 酸 c 碱 有关 对一确定缓冲体系 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c 酸 c 碱 调节缓冲溶液的pH值 例 1 0 1mol L 1NaH2PO4与0 1mol L 1Na2HPO4溶液等体积混合 溶液pH为多少 H3PO4 pKa1 2 12 pKa2 7 21 pKa3 12 67 2 将25ml1 0mol L 1NH3 H2O与25ml1 0mol L 1NH4Cl混合组成缓冲液 求其pH值 若在该缓冲溶液中加入1mL1 0mol L 1NaOH pH为多

11、少 解 混合后 1 当共轭酸碱对的浓度相等时 溶液总浓度越大 缓冲能力越强 2 缓冲溶液总浓度一定时 共轭酸碱对的浓度相等时 即pH pKa 或pOH pKb 时 缓冲能力最大 3 缓冲溶液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 c 酸 c 碱 1 10 10 1时 溶液具有有效缓冲能力 这时pH pKa 1或pOH pKb 1 缓冲容量 1升缓冲溶液的pH值改变一个单位时所需加入的强酸或强碱的量 选择依据 4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缓冲组分不能与反应物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缓冲系的pKa 尽量接近pH缓冲组分浓度控制一定范围 0 05mol L 1 0 5mol L 1 1 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溶液 按不同体

12、积比例混合配制 例1如何配制1LpH 5 0具有中等缓冲能力的缓冲溶液 解 例2 欲配制pH 9 0的缓冲溶液 应在500mL0 1mol L 1NH3 H2O溶液中加入多少克NH4Cl s 2 在一定量弱酸 碱溶液中加入固体共轭碱 酸来配制 解 3 在过量弱酸 碱中加入一定量强碱 酸 例3 将0 1mol L 1NH3 H2O50ml与30ml0 1mol L 1HCl混合 能否形成缓冲液 其pH值为多少 解 在一定的pH范围内能发生颜色突变的指示剂叫酸碱指示剂 通常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弱酸 碱 Acid BaseIndicators neartheequivalencepointthesolu

13、tionpHtochangedrastically IndicatorsthatchangecolorasafunctionofpH Indicatorsareweakacidsthatchangecolorwhentheygainorlosetheiracidicproton s 6 5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甲基橙指示剂结构与颜色 酚酞指示剂结构与颜色 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的变色的影响因素 用量 温度 溶剂 HIn H2O H3O In K HIn CH CIn CHInpK HIn 1 pH pKHIn 1 4 混合指示剂 自学 目的 使变色范围变小 变色

14、明显 方法 两种指示剂混合 指示剂与惰性染料混合 0 1000mol L 1NaOH滴定20 00ml0 1000mol L 1HCl反应式 H OH H2O1 滴定前 pH 1 002 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 pH 3 化学计量点时 pH 7 0004 化学计量点后 pH 6 6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以滴定剂的加入量为横坐标 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作图 就能得到酸碱滴定曲线 1 强碱滴定强酸 StrongBaseandStrongAcid WeakAcidTitration Theslopeofthetitrationcurveissteepestattheequivalencepoint 1 确定

15、滴定终点时 消耗的滴定剂体积 2 判断滴定突跃大小 3 确定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 4 选择指示剂 如何计算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的作用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通过计算可以找出突跃范围 由突跃范围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理想的指示剂应恰好在化学计量点变色 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 一般要求 指示剂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 突跃范围大小与C有关 以0 1000mol L 1为宜 1 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 0 1000mol L 1的NaOH滴定20 00ml0 1000mol L 1HAc溶液OH HAc Ac H2O滴定前 pH 2 87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pH 化学计量点 pH 8

16、 72化学计量点后 pH 2 强碱滴定弱酸 3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与准确滴定的依据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 准确滴定的判据 CKa 10 8 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例 能否用0 1000mol L 1NaOH直接滴定0 1000mol L 1NH4Cl 强酸滴定弱碱 与强碱滴定弱酸类似 能分步滴定的条件 例 NaOH滴定H3PO4情况 均为0 2000mol L 1 3 多元酸多元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NaOH H2A NaHA H2ONaOH NaHA Na2A H2O 多元碱的滴定 例 Na2CO3的滴定 混合酸 碱 的滴定 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基准物质 1 Na2CO32 Na2B4O7 10H2O 基准物质 H2C2O4 2H2OKHC8H4O4 酸 HCl 标准溶液的标定 碱 NaOH 的标定 水中溶解的CO2 试剂吸收CO2 NaOH中吸收CO2 滴定过程中也会吸收CO2 5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1 CO2的来源 pH 6 4主要存在形式 H2CO3或CO2pH 10 3主要存在形式 CO32 10 3 pH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