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48021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前 言,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所处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 研究内容: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对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学研究范围: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 研究意义: 理论: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原因 实践:开发菌种资源、防治有害微生物、新的微生物农药、菌肥、医药、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几个概念,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

2、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结合、相作用、相调控而成的动态系统。 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成相依赖、相制约的生物集团。 种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个体组成的能繁殖集团。与同种别地的种群有隔离、有界限。,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本节内容: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物体内外正常的菌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中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

3、与人体的关系:一般能维持平衡,菌群内部的各种微生物之间,也是相互制约而维持相对稳定。 变化情况:正常菌群是相对的、可变的、有条件的。 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时,一部分正常菌群会成为病原微生物; 正常菌群在非正常部位时也可引起疾病; 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正常菌群也会引起疾病(菌群失调症)。,其它生物体,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 悉生生物(gnotobiotics):已经人为接种某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 根际微生物(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植物根系经常向周围土壤分泌各种外渗物质,故根

4、际有大量微生物活动。种类组成受植物的种类和植物发育阶段影响。作用是改善植物营养、分泌生长刺激素及抗生素等;有时也有害,与植物争夺N、P等营养、分泌毒素等。 附生微生物(epibiotic microbe):指生活在植物体表面,主要借其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叶面微生物是主要的附生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分布,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 源、源、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 无机盐 微量元素,4、土壤值范围5.58.5之间,5、温度 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

5、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108 107 106 105 104 103个/g 按生物量计算: 霉菌细菌原生动物藻类酵母菌 150 75 15 7.5 7.5 kg/亩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附中国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数量,典型果园土壤不同深度每克土壤的 微生物菌落数,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克干土),土类 地点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暗棕壤 黑龙江呼玛 2,327 612 13 棕壤 辽宁沈阳 1,284 39 36 黄棕壤 江苏南京 1,40

6、6 271 6 红壤 浙江杭州 1,103 123 4 砖红壤 广东徐闻 507 39 11 磷质石灰土 西沙群岛 2,229 1,105 15 黑土 黑龙江哈尔滨 2,111 1,024 19 黑钙土 黑龙江安达 1,074 319 2 棕钙土 宁夏宁武140 11 4 草甸土 黑龙江亚沟 7,863 29 23 嵝土 陕西武功 951 1,032 4 白浆土 吉林皎河 1,598 55 3 滨海盐土 江苏连云港 466 41 0.4,水中的微生物,污水,地表水,海水:,特点:平均含盐量:3.5%,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 微生物组成:多G-、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菌 嗜盐菌:低嗜盐菌,适于生

7、活在盐浓度25%; 中等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520%; 高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030% 分 布:不均匀,垂直分布明显 025米透光区 25200米无光区 200-6000米深海区 6000米超深渊海区 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清水型水生微生物,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10103/ml),以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生细菌,如色杆菌、无色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绵霉等的一些种;以及单细胞和丝状的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以上微生物种类可以认为是水中的“土著”菌群。,类型: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阴沟

8、水 环境情况: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有机物含量大增 微生物数量和类群: 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腐败型水生微生物,数量: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7108个。 类群: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如Proteus、E. 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Alcaligenes等, 各种Bacillus、Vibrio和Spirillum

9、等的一些种 纤毛虫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 还有一些随人畜排泄物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水的自净作用,污水中的微生物在污水环境中大量繁殖,逐渐把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它们的数量随之减少,污水也就逐步净化变清。 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中,存在着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原因:有稀释、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如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等使水中有机物含量降低,这种作用称为水的自净作用。是流水不腐的原因。,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

10、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100个/ml以下,当超过500个/ml时,即不适合作为饮用水。 更重要的是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饮用水的微生物标准:,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毫升,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 :3个/升,附: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加入液态氯或次氯酸盐,空气中的微生物,环境条件:无营养和水分、紫外线直射 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粒上的形式存在。与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微生物数量有直接关系。 分布: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菌量越高,目前人类检测到微生物存在的最高处为85km的高空。 种类:球菌、芽孢杆菌、产

11、色素细菌、真菌孢子 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业品: 食品: 农产品:,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材料劣化:工农业产品因受气候、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坏的现象 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 霉变(mildew,mouldness):由霉菌引起的劣化 腐朽(decay)泛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酶解有机质使其劣化的现象,常见的如由担子菌引起的木材或木制品的腐朽现象 腐烂(或腐败,Putrefection,rot)主要指由细菌或酵母菌引起的使物体变软、发臭性的劣化 腐蚀(corrosion)主要指由硫酸盐还原细菌、铁细菌或硫细菌

12、引起的金属材料的侵蚀、破坏性劣化 变质(deterioration)指由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工农业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霉腐微生物学,定义:研究危害各种工农业产品的微生物种类、分布、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防治其危害的科学。 霉腐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通过微生物酶系分解各种工农业产品中的相应组分产生危害。 在矿物油中生长,不仅因大量菌体阻塞机件,代谢产物会腐蚀金属器件 硫细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会对金属制品、管道和船体外壳等产生腐蚀 菌体和代谢物属于电解质,对电讯、电机器材等会危及其电学性能 有些霉菌分泌的有机酸能腐蚀玻璃以致严重降低光学仪器的性能 烟叶、中药材、化妆品建材、图书、文物、档案、艺术

13、品、生物标本,霉腐微生物的控制,控制其温度、湿度、氧气和养料 采用有效的化学抑菌剂、杀菌剂或物理杀菌剂 在工业产品加工、包装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卫生并严防杂菌污染,工业防霉剂筛选的试验菌种及其特性 菌 名 破 坏 性 能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 在许多材料上广泛生长,抗铜盐 Asp. terreus(土曲霉) 侵蚀多种材料 Aureobacidium pullulans(出芽短梗霉) 侵蚀涂漆与喷漆 Paecilomyces varioti(宛氏拟青霉) 侵蚀塑料和皮革 Penicillium funiculosum(绳状青霉) 侵蚀织物及多种材料 P. ochro-ch

14、loron(赭绿青霉) 侵蚀塑料与织物,抗铜盐 Scopularriopsis brevicaulis(短柄帚霉) 侵蚀橡胶 Tric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 侵蚀纤维织物与塑料,食品上的微生物,食品的基质条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 食品上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和包装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食品原料在土壤中生长所正常带有的微生物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Aspergillus、Penicillium、Fusarium、 Alternaria、Paecilomyces、Rhizopus、Mucor、Trichoderma、 Phoma、 Escherichia

15、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 B. megaterium、 Salmonella、Proteus vulgaris、 Pseudomonas aeroginosa、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 lactis、Clostridium、Sacchromyces cerevisiae等。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除引起食品变质外,还可能含有各种致病菌和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会引起人类的各种严重疾病,防止霉腐的方法:,在加工、制造、包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控制保藏条件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等措施 添加少量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维生素K、丙酸、二甲基延胡索酸等 主要食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应用情况 食品名 硝酸盐 SO2 环六甲 甲酸 乙酸 丙酸 山梨酸 苯甲酸 对羟基 联苯 烟熏 亚硝酸盐 基胺 苯甲酸酯 干酪 (+) (+) + + (+) (+) + 肉制品 + (+) + (+) + 水产品 + + + + + + + 蔬菜食品 + + + + + (+) 果品 + + + + + (+) (+) 软饮料 + + + + (+) 葡萄酒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