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好题狂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13a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46914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好题狂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13a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好题狂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13a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好题狂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13a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好题狂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13a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好题狂练 A组(限时3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人,一所大学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

2、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

3、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

4、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

5、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三水民调查干栏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略有删改)相关链接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

6、,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4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这位谦谦君子,在三十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1下列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之后的工作实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

7、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B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C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D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的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备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答案A解析B“三百人”是原来选读商学经济系的人数,不是扩充为商学院之后三个系的总人数;C.“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西南社会调查所”名称应互换;D.“使岭南大学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是未来目标而不是已经达成的现实。

8、故选A。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B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C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D陈序经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但在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上,他却是一位谦谦君子,体现了中国传统贤者的品德。E陈序经是

9、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答案AD解析B“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过于绝对。C.“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曲解原文,原文链接是说“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E.“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于文无据。文中只写了与胡适的一次争论。关于“文化问题论争”,原文只说及胡适等是“论战的参与者”;其实,在这次论战中,胡适是陈序经的盟友。故选AD。3作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答案公立大学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

10、学;大学教育应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发展;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学术自由;学校应采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信息筛选点是“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观点”。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三至四段,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很容易找出“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在首次全校公开

11、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这些信息。分条进行整合概括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烛火丹心朱亚杰1914年冬,朱亚杰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县中堡镇。在扬州中学读书时,有一次春游,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这让他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由于家庭经济日趋困难,父母劝他辍学回乡,而他却说:“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逆境中

12、他发愤学习,1934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二九”运动中,朱亚杰是请愿示威游行队伍的交通员,目睹斗争的壮烈,他深刻地理解到: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1938年,朱亚杰在西南联大结束大学生活。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教育部公费留学生,前往英国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49年,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府悄然撤销驻英使馆,朱亚杰第三年的公费再无着落,朱亚杰无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半工半读受聘于一家公司。聘用期满,公司对朱亚杰许以“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的承诺,可新中国的成立早让朱亚杰归心似箭,续聘的请求被他婉言谢绝。1950年,朱亚杰回到祖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在中国

13、石油大学历史上的三次重大创业中,朱亚杰都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朱亚杰对建校初期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担任人造石油教研室主任,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第一批专门人才。1965年,朱亚杰开发出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此项研究成果20年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文革”后期,下放到农场放羊的朱亚杰回到华东石油学院(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后更名),为挽回动乱对石油科技造成的损失,朱亚杰丝毫不顾工作环境的阴暗潮湿,昼夜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1981年,为让混乱中的石油高等教育尽快走向正轨并大幅度提高层次,时任副院长的朱亚杰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克服重重障

14、碍,终于在北京原校址内建立了研究生部。朱亚杰在煤炭、油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享誉中外,对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1980年朱亚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而作为中国新能源的奠基人,朱亚杰1990年主持我国第一个新能源国家攻关计划,为“九五”以后我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朱亚杰常告诫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事事考虑个人前途利益。而“做学问,首先是做人”则是朱亚杰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遵循的为事业之道、为人之道。朱亚杰誉满学界,后来又相继担任一些政治组织、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但

15、他一直讳言自己。在他看来,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拿它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就是对科学的亵渎,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1996年,朱亚杰病重住院,仍然拖着病体对每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严格把关,逐字逐句修改。朱亚杰病危时,他指导的博士刘晨光教授出国进修前来与老师辞行,朱亚杰因带着氧气面罩而不能说话,忍着剧烈的疼痛,艰难地坚持用笔交谈,一再嘱咐刘晨光要注意考察国外新能源研究情况,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当时的情景令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爱国者朱亚杰如烛火一般,以赤诚之心,用尽毕生精力,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摘编自孙兴文克尽毕生一寸丹等)相关链接他潜心科研,对他钟爱的科学事业敢为人先,为能源研究执

16、着追求;他教书育人,对他寄予期望的学生呕心沥血,为石油教育撑起一片天空。他便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化工学家和教育家朱亚杰。(摘自科技名家风采录)1957年我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每逢学校开大会,常见到一位衣着整洁、身材修长的清瘦中年人,或拎一只木凳,或提一只马扎,和大家一起坐在台下。从高年级学生谈话中我知道了他就是留学英国归来的人造石油化工专家朱亚杰教授。(楚泽涵我的好老师怀念朱亚杰先生)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朱亚杰留学英国期间,曾就职于一家公司,是建设新中国的念头促使他谢绝公司的挽留,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说明信念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影响很大。B朱亚杰曾忧心石油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